笔下的汉字流传千余年,而接下来将由我们去踵事增华。
——题记
做数学题做到厌倦,突然想起有二十多天未给老朋友写信,于是提笔写了一封,叠成小船,塞入信封中,贴上邮票,打算明天托同学投入邮筒。
其实挺好笑的,我们俩都有双方的qq和微信,却偏偏要用这种慢而麻烦的方式。一封信寄过去,通常要七天。我也从不寄挂号信,还有丢失的可能。只是每次我将信封投入邮筒时,周围人看我的眼神都很古怪。
是古怪没错。他们很可能觉得我搞形式,明明一条微信或qq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何必用这种方式?但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已经很久不曾动过笔了呢?
就像是京城里的胡同,悠长而狭窄,沥青的石板,踩上去就好似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痕迹。汉字亦有痕迹。它是属于国人的痕迹。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等。它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因此说笔下有千年。而它,亦是我们中华名族的骄傲:魅环宇宙载风云,力透万年尽国魂。语调民风真善美,文旋山海演红尘。从汉字被古人创造之时起,便注定要伴随着这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
前一段时间喜欢听国乐。我记得网易云《琵琶语》的热评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小时候唯一有印象的不是数学,是古诗。没人逼我背文言文,我自发地去背。外国歌能让人摇让人跳,唯有历史诗词,能让我们在欣赏国乐时有话可说,有情可伤,有远方可眺,有四季常伴在左右。这位网友也深爱着我们的文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如今我们的汉字,不但具备记载我们的民族历史的实用功能,而且升华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可如今许多年轻人都不怎么在意纸笔了。再说我个人的经历,初中老师教写借条,其中的数字须用大写数字来写。令我感到吃惊和惋惜的是,班里竟没有人能全写出来的。我们,或许说是我们年轻一代,真的配得上做一个中国人吗?
暑假有一次去书展买《九成宫醴》的讲解,看见一位老先生正在书摊上写字。他的字气韵流动而力透纸背。三伏天,书摊上,没有一台风扇,老先生精神矍铄,丝毫不见老态。他端坐如钟的背影令我至今不能忘怀。
至于我,如今每天用正楷抄两首古诗词,再练一页行楷。无论多忙,从未落下。碍于时间限制,偶尔才能练练毛笔。书法无止境,汉字传千年。
“汉字美在真情,美在精髓,美在风骨,美在形体”,可如今电邮取代了书信,博客取代了日记,键盘输入换下了传承千年的汉字书写。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正视汉字,抽空连连书法。不求多精,至少要端端正正,不辜负方块字的美誉。我更希望“中华汉字节”能够早日设立,让更多的国人认识到汉字的伟大、科学、神奇,树立名族自豪感,自觉地敬惜汉字,规范书写汉字,规范网络语言!
要知道,我们笔下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