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汶川地震,那时我四年级。
我现在只依稀的记得,很快的听到地震的消息,是很大的地震,死了很多人。接着隔了几天,教室里的电视破天荒的开了,直播全国默哀的活动,我们也跟着默哀。再后来,就是一些讲座,一些主题作文,我仍然记得我写的是张米亚老师,也学会并深刻地记着“诠释”一词的用法。
我在那时候就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我是四川的一名小学生,我会怎样?会受伤吗?那一定很疼。会死吗?死,又是什么感觉呢?我同样也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就在那个时刻,一个在我看过依然普通的炎热下午,照常地预备着上课,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在那一刻,生活就被完全改变了。
直到现在,我一直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在我正在度过的每一秒钟,都有或许不止一个不幸发生,而我对此没有感知,也无法改变。
天灾人祸离我一直都很远,尽管台风也经常来袭,但最多就是一个不眠夜,或是几天阴雨天带来的坏心情,报纸上常常说损坏了多么有价值的财产,又有多少人为此而受难,好像只是一个数字,一个故事。这种感觉就像,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是从没有过伤疤,不知道疼的感觉。
我多希望这仅仅只是一个故事。
最近一直在看《侣行》,一个近似纪录片的网络短片。大概是男女主人公一起周游世界的故事。他们说,决意周游世界的起因,和汶川大地震密不可分。他们在地震后奔赴灾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灾区重建。“我们总在等待有合适的时间、有充足的能力、有适宜的机会再去实现梦想,却忘了生命如此脆弱,经不起一分一秒的等待。”看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他们在感叹人生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自己未来的思考。
只有亲眼所见,才会让人难以忘怀吗?
这或许是个答案。
上大学后,有了来自四川的同学,也有来自西安、兰州等震感强烈的地方的朋友,于是马上想到他们,发个消息问候,然后无限期待回音。
网上有网友回忆说,那一天,大家一起玩着游戏,突然对方下线,后来头像再也没亮过,希望他只是好好学习了吧。
原来,我们一直是在同一个时空里努力活着的人们呐。
我的系列文章于QQ空间及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