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里不应只有忧伤 惊回首,恍觉高考结束已近一年。去年今日,我们还在东高考场警戒线毗邻的微机室里,埋头一摞摞课本资料之间复习。那时候心里经历了高中三年厚实的积累,已然比较淡定,跃跃欲试。高考前历次模拟,成绩越来越稳定,也就自信了许多,当你忙碌的时候,其实心里反而舍去了很多所谓高三学生的抱怨和悲观。那年读一位清华学长的文章,其中的一句话让我铭记至今。他说,高考前每日忙忙碌碌,只是希望几个月之后能够迎来更平静美好的生活。配在这句话上面的是一幅他在清华园里堆雪人的照片。看到那幅照片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虽然他说的很平淡,用“忙忙碌碌”四个字就概括了高中三年学习、生活、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变化和内外的压力,但就像唯有历尽沧桑的老人,才能把很多很悲苦的人生经历用一种平缓的语气陈述出来,也许清华学长的那种平静,真的只是看过了太多名次的起起伏伏,做过了太多的各省市的模拟试卷,参加了各种级别的联考、学测,然后终于对自己有底,对生活有底,对未来也就有了底气。看着他在清华园里瘦小的身躯堆着雪人,没有丝毫慌乱或者放纵的表情,终于明白也许能够在高考中闯过千军万马独木桥来到来到清华园,真的需要对自己和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考然后有一个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将高考看得很淡,很小,不是不重视,是因为太过了解。对高考,对自己,对现在,对未来。所以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惧怕和慌乱。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有的人痛骂高考制度不合理,痛斥中国的教育制度很差劲,说实话我真的没这么想过。可能作为一个小县城里的孩子,没有那么多自由天性被束缚,所以感觉不到被束缚的滋味。也许没有一个用分数作为标尺的选拔人才的工具,作为普通教师的儿子,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很多很多工薪阶层,或者是农民工家庭,普通工人家庭,都没有什么社会背景,也没有办法为孩子走后门,如果施行像“文革”里那样“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制度,不光是我,很多很多高考状元,清华、北大的学子,都没有机会接受重点大学的高等教育。所以从心底,我很感激高考,让我走出苏北的小县城,能够睁开眼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看过电影《风雨哈佛路》,有的时候穷苦、困境的折磨,往往能够催促成长,不得不独自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仍然记得那种无路可退时告诉自己必须努力才能摆脱命运的倔强、坚持与勇气。因为知道我已经没有机会去懈怠,如果懈怠,可能永远无法挣脱套落在自己身上命运的枷锁,所以选择咬牙努力、坚持。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用一年的时间读完了高中三年的科目,然后成功被哈佛大学录取。我一直都在想,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在蜜罐里,从来不会想到会有一个嗜毒的妈妈,一个无赖爸爸,还有一个强奸自己女儿的外祖父,还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让你受伤,让你要不咬牙坚持,要不就永远被吞噬,永远挣扎不出来。 前些天给盒子留言,洋洋洒洒很激昂地说了几千言。确实,盒子的那篇很短的有点文言性质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很多。今天是六月开头的五号,明天,后天,再过两天,就是二零一四年的高考,我也背井离乡外地求学已然快一年了。时间过得飞快,回过头似乎还能看到刚来时的那份新鲜劲和过分乐观的憧憬。除了感叹时间过得快,当然还有成长。记得刚开学不久和几位同学一起采访团学联的陈雪学姐,她说了两句话,这一年以来很多事情都在不知不觉地印证她的话。她说:“大学真的是个很能把人养懒的地方。如果你不自律,很容易就会堕落下去”。她说:“大学很容易迷茫,想好自己的目标,然后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要分心,要坚持”。一直很感激陈雪的这两句话,每每想起来,除了“感同身受”能够形容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的形容词了。就拿我自己来说,也许从高考最后一场结束的铃声落下的那一刻,我就一直在放松、甚至是放纵自己,也再也没能把放松的那根弦绷紧,高考之前所有好习惯都已经抛弃殆尽。也许是丢失了目标,也许是丢失了对知识的信仰,都有可能吧。我一直是比较现实的一个人,不喜欢谈青春、谈热血、谈爱情、谈友情,心里也没有那么多寄托。后来放纵过度,渐渐就想到,其实时间可以带走一切,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如果谈为了什么,想要什么,我想就是为了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为了你的青春岁月,为了你的韶华光阴不要虚度。以前说时间最宝贵,都谈得泛滥泛滥,甚至我们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都不再动脑子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但是往往似乎人尽皆知的道理最容易被忽略。时间就是如此,谈青春也罢,谈理想也罢,谈未来也罢,都关乎时间,关乎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甚至也关乎毅力、关乎执著的品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记得看过一个考研学姐的文章,她在文章中这么说:“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是因为人生来就不平等,世界就是如此残酷。但这不代表挣扎和改变没有意义,因为它是从狭隘的生活中跳出、从荒芜的环境中离开的一条最行之有效的路径。”以前也曾看过蒋方舟说的一段话,她说:“我对社会的残酷,没有怨言,只有好奇。我想沿着‘残酷’,去寻找它的苦难,寻找它的父辈,它粗大的根系。我要溯流而上,期待憧憬着巨大苦难之源如世间最壮丽之景扑面而来。你敢吗?你来吗?” 确实如此吧,每一个拼搏的身影都是一首永远都无法超越的绝唱。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苦难的生活谁都会有,只是有的人选择不消极懈怠地度过人生,而是在苦难中走出自己的路,一路披荆斩棘咬牙忍受,才从那个荒凉的大山里,走到灯火辉煌处一个温馨明媚的家。 记得那篇文章中讲述学姐考研,“每天六点起床,在荒芜的自习室里坐一整天,十一点一个人走回宿舍,还要在宿舍楼上的通宵自习里看书。几百个深夜,学校的小路上空无一人。门卫大爷用手电筒帮我照亮一小段路,他说:“小姑娘你一个人怎么不怕黑?”那位学姐回答了一句话:“只想说我不怕黑、不怕冷、不怕路远马亡,只怕虚度了韶光枉费了年华。”谈多了都是酸味儿,其实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么几个字,关于奋斗。她在文末说道:它(奋斗的意义)将成全更多卑微的梦想,带我去自己梦寐以求的世界。 所以有的时候也许你外貌不出众,成绩不突出,头脑也不够聪明,身手也不够敏捷,什么都不够好,但是你总算可以选择面对自己的态度。可以有梦想、有尊严、有骨气、有追求得活着。对现实不满,就像那位考研的学姐所说,“我比谁都明白奋斗的意义”,虽然努力了这么久仍然买不起一件奢侈品,也去不了蓝色海岛上度一个悠然的假期,甚至可以预见到,自己未来挤公交车上下班的焦躁,和依旧淹没在柴米油盐中的平凡一生。但,还是“努力奋斗”这四个再简单不过的字,让她自己的视线跨越那个灰尘扑扑的小县城,抵达一个更广袤无边的世界。甚至,它成全了她所有卑微的梦想,不管是小学时的“考上大学”,高中时的“成为瘦子”,还是大学时的“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研究生时的“万水千山走遍”如今也已经在路上了。确实,未来不会就这么轻轻地为你铺开画卷,奋斗,才能够成全所有的不甘、失落和卑微的梦想。 大学里每一天都会有一种虚无感,我上的专业课的一位副教授说得很直白,“大学里没人管你, 哪有人管你,学习与否都看你自己。”所以我每天都告诉自己需要学习,需要读书,仍然需要每天认真记单词,认真做微积分,认真思考专业课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毕竟未来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不去奋斗找他,他也不会回头来找你。还是那个关于自律的话题,从陈雪学姐的两句话,扯到了副教授的一句随口的话,我们都不是那么喜欢受苦,都喜欢享受,这时就需要自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怎么得到,知道自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做好适当的事情,而不是随心随性。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回想起以前曾经被我嗤之以鼻的高一班主任的教导。当时我认为他就喜欢说一些人尽皆知的道理装深沉,装牛逼。走过了那么多可以说是岔路吧,也犯了不知多少错误,才渐渐明白那些看似浅显普通的话里面隐藏了多少关于求知、为学甚至是做人的真谛。高一是的班主任姓庄,其他同学都叫他“老庄”。他当时在班会课上就曾经煞有其事地说了三句话:“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少做自己可做可不做的事。”那时总是年少轻狂,觉得这话可有可无,纯属放屁。然而真的每一句话都有出处,每一段人生都能够作注解,关于如何度过有限的时间,这三句话无疑是最朴实、最凝练也是最在理的表述。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慢慢熬的过程,熬到了一定的火候,自然该得到都会有。所以没必要着急,只管用心经营好当下。 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字,我就告诉自己,也许有一天,时光会改变我的容颜,改变很多外在的东西,但是消磨不掉的,应当是内心的追求,是向往的美好。以前总是说为了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后来又说为了回报父母而学习,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为了自己内心珍视的美好而生活呢,是不是可以说为了那些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而生活呢?生活既然是个多元的复杂结构,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要活得那么具体,给自己留有一点包容性的空间? 前些天去麻城,顺道去了白果镇看望一个高三的朋友。我只比他大了不到一岁,却是经常叫他孩子,叫的理直气壮。去之前我犹豫了再三,只是担心临近高考,是不是会打扰他的正常复习安排。后来索性不再多想,呆了十来分钟就离开,也算是尽最大限度地不给他的高考造成不好的影响。听到他说成绩不好,才真的有点后悔占用他学习休息时间。很多人出生就比你强,比你有钱,比你有地位,比你有可能获得更美好的人生,这个时候,你不跑,怎么赶得上人家生来就坐着奥迪A6的?看着他很天真的面庞,我突然就有点为他担心,农村的孩子,如果高考失利,家庭又不是那么富裕,未来将何去何从,也许不是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我们所能说的算的。我宁愿相信时代和社会的美好,但是往往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真的不愿意再看到身边熟悉的人经受苦难。记得有篇关于郭德纲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下雨了,没有伞的孩子,只有自己拼命地跑。读了第一遍,这句话就被我永远地记住了,多少次下雨的时候都会想起这句话,还有当我独自一个人在外求学,忍受屈辱的时候,我也会想起这句话,下雨了,没有伞的孩子,你得快跑。 下午又有一个高三的孩子找我聊天,成绩不好,是个女生。虽然表面上装出自己心态好,毫不在乎的冷静模样,但是听她聊聊,就能感受到那种恐惧,无望和无助。我甚至怀疑,她来回和我诉说学校同学中的一些事情,是不是仅仅是为了打发了这高考前的两天时间。当一切都注定要来临,等待也许就是一种煎熬,她是在等待迟来的解脱。我耐住性子听了很长时间,中间装作送考家长模样提醒她要注意饮食和卫生,还有一些高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在也是不忍心打断她的倾诉,每一次想结束谈话,都会想起也许去年当我高考之前很无助地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也许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见解或者独到的建议,仅仅是为了有一个人能陪着自己,耐心地倾听,然后偶尔点点头,微笑一下。高三,谁都不容易,压力都是那么大。 身边认识不少高三的学生,去年在老家做家教的时候,带过一个高三的瘦瘦高高的男生,叫赵自强。看起来很老实,其实骨子里还是很活泼的。经常关注他的说说,关注他的动态,比如又发表了什么评论了,又对什么消息感兴趣了。时不时的也会给他留言鼓励一下,没什么多余的想法,只是因为高三,每个人都需要关注,需要鼓励,否则怎么顶住那些内在的压力? 自强经常关注游戏、运动这些学生都会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候我也会插插嘴,然后自强就会很有礼貌地回复。时不时回想起这些,总会感觉其实尽管成绩也许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每个学生本质都很好,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也许真的是这个时代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 昨天在网站的论坛里看到一个高中生说他们学校高三毕业生撕书然后满天纸屑的场面,今天又看到在贴图区的几张图,突然间就感到十几年的寒窗也许就被认为是等价于这一场迟来的解放?终日孳孳矻矻的日子一旦结束,结果如何也许都不被提前记忆,都只是狂想那一份自然而然的轻松。有人说十年寒窗苦,看着白花花的碎纸片漫天飞舞,又能想象出什么,再过于高深的话题我想都是无谓的,真的是一种心情的解脱吧,累了太久,忙了太久,总要有释放的端口。其实十年寒窗苦,苦的不只是学生自己,还有父母亲人,还有老师。父母打你也罢,骂你也罢,再过几十年回头看,也许就能够理解,只是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前景。我的父亲就曾经很朴素地对我说过,不要求你给我回报什么,只求你以后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活得有尊严就好。现在想来,仍是唏嘘不已。还有老师,以前总觉得他们多么多么虚伪,为了自己的奖金和面子,天天管教我们,天天骂我们,仿佛是前世的冤家。高考之后,突然就有了笑意,连眉毛都是和善的了。到了大学一对比,才发觉中学时代的老师是真的负责,对家长和学生负责。也许面对自己的孩子,也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时候吧。 时光无情残忍,转瞬之间,就已然把曾经的或明或暗的岁月剥蚀得一干二净。就这样任由岁月的安排告别曾经寒窗苦读的中学校园,并且浑然不觉似地在外地的大学生活了半年。那些曾经觉得高中生活苦逼的朋友,也开始和老朋友老同学津津有味地回忆那些点滴的美好。有人说大学是种历练,褪去青涩捕获成熟。生活让我们面目全非。成长的痛楚,自由的代价,谁都承担不起,只是谁都不得不去承担。 曾经转过一条说说:“这半年,我变了,不再对所有人好。这半年,我变了,好多看不惯的事情都学会视而不见了。这半年,我变了,如果我不是你在乎的,你就不会是我心疼的。这半年,生活告诉我,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陪你经历所有。这半年,生活告诉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应该不强求,不迁就,让一切都顺其自然。这半年,我懂得了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能够见人心。这半年,我懂得没有谁会像父母一样一直包容并原谅你。这半年,我懂得了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也许真的是这样,长大了,经历了,才会成长和成熟。 啰啰嗦嗦来了近六千字,这近一年来经历了太多,也思考了太多,想说的也太多,但是匆匆下笔,总是意在笔先,甚至是意犹未尽。写下这篇文章,主要还是为了纪念两天后的高考,去年的今日,我又是何等苍茫? “好似所有的波澜壮阔都会化为细波,所有的锣鼓欢鸣都会归于岑寂一般,热血沸腾的青春带着它浩浩荡荡的气势一路走远了,只留下庸常生活里难以消解的冗繁、干枯、琐碎、燥热。但我仍然想找回青春里那汩汩流动的热血,去向残酷世界讨个说法,去和曲折命途勇敢单挑。” 就这样,盛夏晚安,六月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