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比太和殿规模小些,为重檐歇山顶。明朝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在清朝是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每年初一和十五在此宴请外族王公大臣,场面是十分壮观的。公主下嫁时,也在这个殿里宴请附马。这个殿最有名的事是举行殿试。殿试就是皇帝本人亲自监考、主考,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保和殿后是故宫最大的一块雕石——云龙雕石,这块苑叶青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总重二百多吨。上雕游龙,双龙戏珠,游于云雾之中。
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交泰殿之后,后三殿之末,是明朝皇后的住所,在清代改为祭神场所。清代重修时,按照满族的习惯,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并将菱花格窗改为东条格窗,殿西部的暖阁改为南,西,北三面的环形大炕,使大殿有别于其他的宫殿的建筑风格。
殿东有暖阁3间,为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内设有龙凤喜床,按清制婚礼后皇帝和皇后在此住三天,皇帝搬到养心殿,皇后回体顺堂。西暖阁成祭神的场所,在 祭、大祭的日子,皇帝皇后亲自参加。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中和”语出《礼记.中庸》,指不偏不倚,凡事做到恰如其分。
殿为方形攒尖顶,在三大殿中居中,也最小,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坛祭祀时,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一天要来这里阅视种子、农具、祝文。这里现陈列的是乾隆年间的两顶肩舆,即八抬大轿。
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象征着天地交合、平安康泰,始建于1420年,1798年重建。殿平面呈方形,面宽进深均为3间,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鎏金宝顶,小于中和殿,殿内高悬康熙御笔“无为”二字,两侧还陈列着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和西式大自鸣钟。殿中设有宝座,宝座后有4扇屏风,上有乾隆御笔“交泰殿铭”。殿顶内正中为藻井。这个大殿是皇后每逢大典及生日受贺的地方。
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将代表封建皇权的25颗“玉玺”存放在这里。清世祖鉴于明灭之训还在这里立了一个告诫内宫不可干预政事的铁牌。
乾清宫
乾清宫明朝时为皇帝居住之处,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召见臣仆和外国使节。从清朝雍正皇帝之后,皇帝迁到养心殿居住,但仍在此批阅奏报,召见大臣。
乾清宫除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自理政务外,还举行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的家宴。殿内宝座上方有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四个漂亮的正楷字,其意为公正、光明磊落。这块匾很有名气,与秘密立储关系密切。皇帝生前,亲自从皇子中选一个德才兼备的作为皇太子——嗣皇帝,不予宣布,而是由皇帝秘密亲书预立皇太子的名字的“御书”,密封匣内,茂于那块匾后,等皇帝死后或死前,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共同启示,按御书所定,嗣皇帝即位。相传雍正的第四子弘历即乾隆皇帝,就是这么确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