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融情于物法


  融情于物法,是指用抒情的文字来状物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状物来抒情。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固然不乏直抒胸臆,但更多的是注意激情的适度蕴藏,讲究情感的抒发方式,善于在“寓”和“融”字上下功夫,正如古人所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融情于物法就是因“情不可以显出”用“即事以寓情”的办法来处理的一种写作艺术手法。
  不过,融情于物中的“物”不是纯客观的状物,而是抓住物与人的特定心境紧密相似的特性作生动的描绘,所写之物是情中之物,物著我色。进而揭示,阐发事物所蕴含的特点,寄托作者浓郁的感情。这种方法,融情意于物象,着笔于描写,着眼于抒情。所抒之情有所依凭,不仅具体、形象,也更深沉动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且能起到开阔视野,启示深思和浮想的美感作用。例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故乡的榕树:“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榕树是作者故乡的特产,是作者故乡的象征,是作者情感的直接造型。作者对故乡的情,都浓缩在这个造型之中,融思乡之情于榕树。作者是在状榕树以抒情,他把榕树写得愈美,爱乡、思乡的情感愈浓。表面写榕树,实则抒乡情。融情于树,树情交融,极富艺术感染力。
  
  优秀例文
  
  赞露珠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每当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乡村小道上散步。这时,晨星闪烁,残月如钩,绿柳和庄稼悄悄低语,微风吹来,格外清新,凉爽。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首先扑入我眼帘的是那穿着美丽盛装的大地:火红的高粱,金黄的谷子,结满了绿色豆荚的大豆,白花花的棉花田……拼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地毯在脚下铺展开来。望着眼前的美景,是多么令人心醉啊!
  晨光慢慢地退去了,太阳轻轻撩开它的面纱,露出火红的笑脸,在万道彩霞中呈现出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二、三、四……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水面上跳动的波光,又像千万双闪烁的眼睛,这是每块草地都能见到的极普通的露珠。
  露珠形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迎着太阳的光和热飞散在空中;夜晚重新来临,它又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气势汹汹地显示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淫虐、冷酷,它只是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人类,献给大地,而对这美好的世界却从来无所苛求。
  给予人的甚多,要求于人的甚少,这就是露珠的风格。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绚丽的花朵,洒尽血汗,却毫无怨言;它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上。他们废寝忘食,埋头苦干,这难道不是露珠精神吗?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宝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比眼睛更明亮。
  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烁。(肖玲玲)
  
  例文评析
  本文运用融情于物法,由表及里,写出了露珠的外貌美和品质美。然而这不是纯客观的状写露珠,而是把自己对人民教师那种默默工作,洒尽血汗却毫无怨言的奉献精神的敬爱之情,深深地融进了露珠之中,是借露珠来抒情的,也就是所谓融情于物。(马叙恩)
  
  
  
  • 下一篇 融情于理法
  • 上一篇 融情于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