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白居易诗-序言

  白居易,字乐天,以唐代宗大历七年(772)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县)之东郭宅。距李白之卒十年,杜甫之卒二年。

  他的一生遭际,没有杜甫那样的颠沛流离,也没有李白那样的腾跌波折。他在世七十五年,大约一径是——

  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过的是一种平淡的生活。所以他的诗里,常常表现一种满足的情绪,而不见什么非常的色彩。

  关于他的少年生活,记载不多。我们只晓得他五六岁便学为诗,又晓得他的少时作品(如《王昭君》等诗),便已显出他的作风的特色了。

  他九岁的时候,父季庚公授徐州彭城(今江苏铜山)令,未几,以功拜徐州别驾。但他似乎到十一二岁的时候,才离开生长的地方,随到他父任所。此后的三四年里,他因避难游于越中,集中的江南诗——如《江南送北客诗》——皆是此时所作。

  他十五六岁初到京师,便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名句惹起人的注意。

  他的科第生活,始于二十八岁(贞元十五年)。其时他兄幼文为浮梁(今江西浮梁)主簿,他随到任所,为宣城(今安徽宣城)守所贡。明年,进士及第。又后年(贞元十九年),部试以拔萃科及第,授校书郎。彼时他在长安常乐里得一故宅居之: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

  好像已觉得很是满足,但他的官吏生活,实才方始开场。从此继续到老,差不多未尝间断。

  宪宗元和元年(年三十五),他除盩厔(今陕西周至)尉。明年,为集贤院校理,旋授翰林学士。又明年,除左拾遗。他生平最得意的那些讽谕诗(《新乐府》五十首在内),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他做这些诗的动机,是因为“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所以他改官之后,此类讽谕的作品也就不作。大概也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罢?

  此后他因丁母丧,官吏生活暂时间断,退居渭村三年(年四十至四十二)。服阕后,入朝拜太子左赞善大夫(年四十三)。明年,以事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在任前后三年,最可纪念的,就是因他的《琵琶引》一作,遂使浔阳江成为一个“诗的”地名了。

  四十四岁的冬天,除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自浔阳浮江而上,使得那极易感发诗人的三峡,又平添了许多诗的纪念。

  自忠州召还(四十六岁之冬)后,历任尚书司门员外郎,主客司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除中书舍人知制诰。这在他的诗里都有纪述。及至五十一岁(穆宗长庆二年),始出为杭州刺史。诗人与名胜因缘际会,西子湖边的诗迹,增添不少。所以他秩满临去的时候,也颇有恋恋不舍之意。

  自此他历任左庶子(年五十三),苏州刺史(年五十四至五十五),秘书监(年五十六),刑部侍郎(年五十七),太子宾客(年五十八至五十九),河南尹(年六十至六十二),太子少傅(年六十五至七十一),至七十一(会昌二年)岁时始以刑部尚书致仕,退居洛阳之履道里,自号香山居士。越四年而卒,时穆宗会昌六年(846)八月,年七十五岁。

  白居易的诗,要算是诗人当中流传最广的了。据他最好的朋友元稹说:

  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他自己也说: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

  所以能如此流传之广者,大概就由于他的作风平易明畅,妇孺能解之故。但是这几个字的考语,并不足以尽他的诗的特色。我们要明白他的诗的真正特色,最好拿他自己论诗的话去研究他。

  他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换句话说,他以为凡诗必皆为讽刺而作,否则便失风人之旨。所以他举例说:

  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悯征役;“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