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①:“起始事曾参②,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③,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④。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⑤,则诸侯图鲁矣⑥。”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⑦。”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⑧。
【注释】
①谮(音zèn):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挑拨是非。
②事曾参:以曾参为师。曾参:孔子弟子曾参与吴起生活的时代相距很远,应该是鲁穆公时的鲁国学者曾申。
③绝之:与他断绝师生关系。
④薄行:做出薄情行动。
⑤区区:很小的样子。胜敌之名:战胜敌国的名声。
⑥图鲁:谋算侵犯鲁国。
⑦司马穰苴(音ráng jū):齐国人,本姓田,名穰苴,曾撰兵法书。
⑧拔:攻克占领。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②,起为吮之③。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④,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⑤?”母曰:“非然也⑥。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⑦,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⑧,是以哭之。”
【注释】
①裹:装好。赢:背负。粮:出行时带的干粮。
②病:病重。疽(音jū):毒疮。
③吮(音shǔn):用嘴吸疮中的脓。
④子:你的儿子。
⑤何哭为:为什么哭。
⑥非然:不是这样。
⑦旋踵:掉转脚后跟,形容转身逃跑。
⑧不知其死所:不知道他死在什么地方。
周纪一,安王十五年,魏文侯薨①,太子击立,是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②,中流顾谓吴起曰③:“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④。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⑤。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⑥。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注释】
①安王十五年:公元前三八七年。薨(音hōng):古时诸侯或大臣死,称为“薨”。
②浮:乘船在河中行。
③顾:回头。
④三苗氏:尧、舜时代的南方诸侯。洞庭:今洞庭湖。彭蠡(音lǐ):今江西鄱阳湖。禹:古代帝王,其父鲧治水不成,他接着治水获得成功,后继帝位,在尧、舜之后,建立夏朝。
⑤夏桀(音jié):夏朝最后一个帝王,治国残暴。居:桀的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河、济:黄河、济水。泰、华:泰山、华山。伊阙:山名,伊水从山中流出,形成一个缺口,故名“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南。羊肠:太行山中的羊肠坂,形势险要。汤:商朝开国帝王,击败夏桀,灭亡夏朝,建立商朝。放:流放。
⑥商纣:商朝最后一个帝王纣。孟门:太行山的一处险隘,在今河南焦作东北。太行:山名,在今河北与山西交界地区,从北京绵延至河南。常山:恒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大河:黄河。武王:周武王,周文王的儿子,攻灭商纣王,建立周朝。
魏置相,相田文①。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②,韩、赵宾从③,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④,大臣未附⑤,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⑥,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注释】
①田文:人名。与后来齐国孟尝君田文不是一个人。
②乡,向。东乡,向东方出兵。魏在秦之东,东乡指秦不敢对魏用兵。
③宾从:像宾客对主人一样服从。
④主少国疑:国主年少,国人有种种疑虑,表示国家政治形势不稳。
⑤附:亲附,服从。
⑥属:同“嘱”,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