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空间探索篇-人造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1号。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宇宙中存在了93个昼夜,围绕地球运行了近1400圈。

仅一个月之后,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卫星为锥形,重量多达508公斤。它不仅携带了相当多的科学仪器,而且还带着一只名叫莱伊卡的小狗。

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这颗卫星无法回收。英伊卡在生物舱生活了一个星期之后,完成了实验任务,被迫服毒自杀。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光荣牺牲”。小狗莱伊卡的太空旅行,充分说明了生物可以平安地生活在人造飞船中。

美国在前苏联人造卫星两次发射成功的刺激下,不甘落后加紧研制运载火箭,力争早日发射卫星。终于在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

美国这次人造卫星发射的领导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德国移居美国的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

“探险者”1号的发射高度在2000公里以上,超过前苏联的“东方”1号。在这个高度上,辐射能急剧增加,“探险者”1号在研究辐射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3月21日,美国又发射了“探险者”3号卫星,对辐射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证实了在2000~4000公里的高空存在强大的辐射带。

继前苏联、美国之后,法国做为第三个独立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于1965年11月26日,在哈马圭尔发射场,用自己研制的“钻石”A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试验卫星”1号。

“试验卫星”1号是直径50cm的双截头锥体,重量仅42公斤。轨道的近地点为526公里,远地点为1809公里,轨道倾角为34度。“钻石”A运载火箭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是在探空火箭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三级运载火箭。

日本是第四个进入太空的国家。日本的航天计划始于60年代中期,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在1970年2月11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大隅”号卫星是在日本的鹿尔岛靶场发射成功的,卫星与末级火箭共重23公斤,而自身仅重9.4公斤。外观为环形,高0.45米,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为339公里,远地点为5138公里,轨道倾角为31度,是由日本自行研制的“兰达”4S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发射的。起飞重量约10吨,起飞推力617牛。

而第五个独立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就是中国。1970年4月24日,我国在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场用自己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把“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太空。“东方红”1号卫星是一个直径为1米的球形多面体,重173公斤,比苏、美、法、日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重量还重。卫星上面装有4根3米长的鞭形天线,壳体外蒙皮由铝合金制成,内分主仪器舱和辅舱。舱内装有播送《东方红》乐曲的乐音发生器和遥测、跟踪、能源等系统的仪器。卫星绕轴线稳定旋转。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为439公里,远地点为2388公里,轨道倾角为68.5度。卫星绕地球一周需114分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向全世界播送《东方红》乐曲。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中断站的卫星。它像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处“信件”,然后再“投递”别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