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唐-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唐代有名的大诗人。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释义】

幽人,隐居高士。

“我醉欲眠卿且去”,此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一个典故。

陶与客人饮酒时,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详解】

此诗描写李白与意气相投的“幽人”,在盛开的山花前开怀畅饮的情景,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率真的感情。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其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详解】

诗之一,诗人月下独酌,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天上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来和自己同饮共舞。表面看能自得其乐,背后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之二,历代嗜酒文人都为喝酒找出了种种理由。三国时的孔融就说过:“酒之为德久矣,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历史上的酒徒还把清酒比为圣人,浊酒比为贤人。集酒仙、诗仙于一体的李白,将这些观点系统化,在本诗中,为喝酒找到了最神圣、最高尚、最充分的理由。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释义】

南湖,洞庭在岳阳西南,故可称“南湖”。

耐可,安得,怎能。

且就,暂且留下来。

赊月色,本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诗句),但此处用一“赊”字,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将自然人格化。

白云边,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

【详解】

刑部侍郎李晔(李白的族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约当时谪居岳州的贾至,同游洞庭湖。诗人在描述泛舟游湖、赏月饮酒的过程中,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悠悠不尽的情韵。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详解】

流放夜郎途中遇大赦放还的李白,在岳州遇到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行经此地的族叔李晔。两个天涯沦落人同游洞庭湖,饮酒醉后,李白突发奇想: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浩浩荡荡的江水毫无阻挡地向前奔流;洞庭湖的万顷碧波都变成美酒,而君山上的红叶就是洞庭秋色绯红的醉颜。

【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详解】

这是李白写给妻子(内人)的一首小诗,用明白如话的文字,幽默风趣的格调,刻画了自己这个终日醉酒的丈夫形象。

太常,为古代朝廷专司祭祀礼乐之官,因为工作性质,日常生活中有严格的禁忌事项。此诗引用东汉应劭《汉官仪》中一典故:北海周泽为太常,长年斋戒。其妻关心他年老疲病,去探望他。周泽大怒,认为干扰了自己斋戒,将妻子问罪下狱,并自己深刻自责。为此,当时人有谚语说:“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释义】

兰陵,今山东枣庄市。

郁金香,古人用以浸酒的一种香草,浸后酒带金黄色。

下一页 第 1 2
  • 下一篇 唐-王翰
  • 上一篇 唐-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