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工农制造篇-光滑如丝的布料——丝绸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在衣物布料方面,丝绸是一种经典的成衣材料,完美的质感使得它经久不衰,丝绸制成的衣物有着柔软爽滑的触感,又能透气吸汗,尤其适合贴身穿着,也因此广为人们喜爱。丝绸技术的发源地在中国,早在7000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发现了蚕茧的纤维性能,从事养蚕、缫丝业,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纺织出了绚丽的丝织品。我们现在很多华美的服装都是由丝绸这种材料制成。西方对丝绸的青睐使得他们大量进口丝绸,并形成一条充满传奇的丝绸之路,沿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的,不仅仅是大量丝制的华丽服饰,还彰显了东方古老灿烂文明给世界带去的影响。如何从东方获得织造丝绸的技术成为许多西方商人朝思暮想的事情。对于中国来说,如何控制丝绸织造技术,使其不流传西方,也是令人琢磨的问题。然而,在一次次东西方商贸中,桑、蚕最后还是逐步传到了西方。

民间传说养蚕是黄帝时代就开始兴起的,史书中也不乏这样的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西陵之女嫘祖为皇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始治丝以供衣服。”可见养蚕缫丝之术在中国由来已久。

传说那时的人们还生活在一片蛮荒之地,天天茹毛饮血,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嫘祖是西陵部落首领的女儿,嫁给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嫘祖在侍女们的簇拥之下,来到御花园中散步,抬头看见一位仙女从天而降,移着轻盈的脚步,缓缓而行。突然,晒在庭院间的马皮飞来,裹着仙女腾空上树,化为头似马面,身材细长的“虫”,吐出闪亮的细丝,结成丰满的白色果实。

嫘祖感到好奇,这是什么?多么美丽的外形,还散发着一股馨香!嫘祖命令一个小侍女爬上树去,逐个采摘抛下。凑巧有一个抛在一位侍女为嫘祖捧着的盛满热水的杯里。没想到的是,从热水杯里捞出来的“果实”,居然变成一缕缕纤细的丝来,又细又长,光滑轻盈,源源不断的丝总是捞不完,把她们看得着迷了。嫘祖自然不同凡人,她觉得其中必有奥妙,就命侍女们把这些白色的“果实”都采下来,带回王宫,放在热水中抽出丝来,然后又用灵巧的双手织成丝绸织品。

当然这只是美丽的传说故事。真正有科考依据的最古老的丝绸还是1958年在湖州南郊出土的一批丝线、丝带和绢片,经鉴定,这些丝织物的历史有4700多年,属于良渚文化早期的产物,它们是世界丝绸中最古老的,比公元前2550多年的黄帝传说还要更早。而后,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大约在4世纪传到中亚和西亚,在大约6世纪的时候传到了东罗马。

丝绸传到西方后,引起了上流社会的重视,据说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曾经穿着华美的丝绸长袍去看戏,结果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因为这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正因为丝绸在古罗马的盛行,古罗马人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意思就是丝之国。

古罗马人喜欢中国丝绸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万里迢迢,难以得到,“物以稀为贵”;另一个是当时西方人衣服的材料主要是麻和动物皮毛。这些材料制作的衣服在夏天非常热,远远不如丝绸凉快。最初中国的丝绸是通过安息或印度的客商贩运到希腊和罗马的,后来人们对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逐渐提高,不断有商人加入到贩运丝绸的行列中。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养蚕缫丝技术进行保密,这个秘密得以维持了很久的时间。但技术不可能永远保密,尤其在人们对丝织物有着巨大的需求时,市场会推动商人去进口产品,学习技术。

关于养蚕技术是如何传到西方去的,至今有着许多种说法和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与玄奘密切相关。玄奘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他曾经将到印度取经过程以及在路上看到的情景记述了下来,写成了一本叫做《大唐西域记》的书,书中向人们描述了一段养蚕技术西传的故事,他记录的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新疆和田一带有一个国家叫瞿萨旦那国,过去这里的人们是不会种桑养蚕的,后来他们听说东国善于种桑养蚕,就多次派遣使者前去求蚕、桑种。东国国王坚决不给,而且还下令边关严禁蚕、桑种出口。事情不好办了,这个瞿萨旦那国王想了一个好主意,采用求亲的办法,来麻痹东国国王的戒备之心。于是他派人带着重礼向东国公主求婚。这时,东国国王也在考虑向西边扩张势力,自然就答应了求婚一事。迎娶公主时,瞿萨旦那让迎娶的使节告诉公主,我们这里可没有丝绸,如果公主要做衣服的话可以把桑蚕种带来,以便将来为她做衣服。于是,公主按照使节教的办法,秘密弄了一些桑蚕种,放在自己帽子里面。到了边关,所有车辆都被仔细地检查过了,唯独公主的帽子无人敢动。这样,东国的桑蚕就到了西域一带。唐玄奘取经路过还专门到这里参拜了供奉桑蚕种的寺院鹿射寺,看到几株大桑树。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