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故事-东南沿海抗倭寇

当时,围城的倭寇头领还洋洋得意地认为此次避开了戚继光,台州之地唾手可得。在黎明时分,台州城城门悄悄打开,一支几千人的军队悄无声息地从城中出来,此时城外的倭寇还在睡梦之中。突然间,一杆绣有斗大的“戚”字大旗在队伍中树起,随即戚继光一声令下:“布好鸳鸯阵,向敌人进攻。”戚家军从天而降,倭寇个个惊慌失措,待他们回过神来时,鸳鸯阵已攻至大营。倭寇在营中东突西闯,可就是不能出阵。戚继光在后督阵,战鼓惊天动地,将士们力量倍增。每一小鸳鸯阵进退自如,队长打头开路,藤牌兵掩护全队,狼筅兵横冲直撞,锐不可挡,长枪兵、短刀兵配合默契,倭寇被打得“哇哇”怪叫,四处逃窜。戚家军紧追其后,直杀到澄江江边。倭寇纷纷跳入江中,溺死者不计其数。以后倭寇一听“戚家军”便提心吊胆。

为了防范倭寇的频繁骚扰,明朝廷任命俞大猷为平寇先锋。俞大猷重视以智取胜,采取清除陆上倭寇的办法,将倭寇逼退水中,再突出奇兵,纵火焚舟,然后全歼。依此战略战术,屡战屡捷。他在任浙江总兵期间,一举平定了与倭寇勾结的海盗徐海;又冒着大雪天,突发奇兵,扫除了宁波舟山一带的倭寇,使浙江全境的“倭乱”基本肃清。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沿海地区,先后攻陷福清、长乐、兴化等地;后来又占据平海卫,企图以此为据点,进行更大规模的侵扰。朝廷急派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会同刘显所率的部队前往围剿。

次年,俞大猷奉诏自赣南赶赴平海卫,来到驻扎于城外的刘显军中。当时,戚继光所率的戚家军还未到此,俞大猷与刘显、巡抚大臣谭伦筹划应敌方略。俞大猷审时度势,分析敌我双方力量,认为倭寇势大,士气正盛,而明军当下刚刚集结于此,若行强取,必然招致重大损失。因此主张围而不攻,集中优势兵力封锁各条要道,使敌难于突围;其他地方则可以凿沟布阱,虚设少量兵力,既能阻敌冲击,也可因地势疑惑敌人,使其军心大乱。待戚家军赶到之后,再大举进攻,

四月下旬,戚继光率兵赶到平海卫,明军力量已占绝对优势。谭伦按俞大猷的布置,分兵三路:俞大猷居右,刘显居左,戚继光居中,从要路分别杀入倭寇大营。倭寇此时士气低落,经不住排山倒海般的攻击,纷纷败退,又在逃跑时多被沟阱所陷,伤亡极大。明军大获全胜,歼敌计二千二百余人,解救大批被倭寇掳掠的百姓。接着,明军趁势攻兴化。戚继光率中军先行,俞大猷、刘显分率右、左二军跟上,大败倭寇,收复兴化。不久,俞大猷调至南赣,戚继光升任福建总兵。戚继光在仙游等地,又连破倭寇,将福建倭寇基本消灭。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俞大猷又调任广东总兵,招募农民武装万人,大破盘踞海陆丰的倭寇。次年八月,俞、戚两军配合,大败盘踞南澳的汉奸吴平率领的海寇。吴平等企图逃往安南,被明军击毙。至此,侵犯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全部消灭,为害长达两百多年的倭患才基本解除。

抗倭战争胜利后,福建等地日趋安定,商民出海贸易日渐增多,沿海工商业不断得到发展,有利于我国东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成长。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