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故事-画家顾恺之

魏晋以来,玄学、清谈之风盛行,但比起两汉那种由经学、礼教严重控制束缚的时代来说,多少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因而对艺术的发展不无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的书法家、雕塑家和画家。顾恺之便是这一时期画家中首屈一指的大师。

顾恺之(约305—406年),乳名虎头,无锡人。他有个古怪脾气,每次吃甘蔗,总是从甘蔗梢部开始,逐渐吃到根部。人们奇怪地问他:“为何先吃蔗梢?”顾恺之颇有风趣地回答:“从蔗梢吃到蔗根,越吃越甜,此为渐入佳境也。”

顾恺之幼时就很聪明。不过,他不像有些人那样,自以为聪明,便不肯用功学习;相反,他酷爱学习,兴趣非常广泛。他常常与谢瞻一起学作诗。谢瞻在当时文坛上负有盛名,据说六岁时就能写出好文章。顾恺之每作好一首诗,都要请谢瞻提提意见。谢瞻非常赞赏他的诗。一天夜里,在皎洁的月光下,两人又在一起吟咏诗篇。时间长了,谢瞻感到很累,要去睡觉,就让别人代替自己和顾恺之一起朗读,自己悄悄溜走了。专心致志的顾恺之,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未发觉谢瞻已不在旁边。

顾恺之由于将全部精力放在写诗、作文、绘画上,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的有名人物,被人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所谓“痴绝”,是说顾恺之性格天真、爽朗,不爱计较得失。他为人诙谐,爱说笑话,饶有风趣。有则小故事可见一斑:他有一橱画,寄放在好友桓玄家里,哪知贪心的桓玄竟把画偷走。后来顾恺之知道自己心爱的画失去了,而橱门上的封条却完好无损,他并不责怪桓玄,只是诙谐地说:“我的画显灵成仙,飞上天去了!”

“才绝”是指他精通诗歌文赋,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被人传诵。

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他在绘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达到了艺术佳境。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画绝”。

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江宁(今南京市)高僧慧力主持兴建瓦官寺,寺里和尚为筹集资金,摆设酒宴,邀请名士官僚来寺中鸣钟击鼓,借此机会向他们化缘募捐。当时一般士族官僚捐钱,无一人超过十万,可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人捐助一百万。大家见他认捐数目太大,都不敢相信,认为他若不是说大话,便是开玩笑。过了些日子,和尚拿化缘簿来找顾恺之讨捐款,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寺庙里,准备好一堵白墙,我自有道理。”和尚不知道他要作何用,不便追究底细,只好照此办理。

一天,顾恺之带了绘画用具,来到寺庙,在备好的白墙上作起画来。他画的是佛教故事中菩萨——维摩诘画像。维摩诘很受佛教僧侣们尊敬。顾恺之辛勤劳动一月,画像已经完成,剩下眼睛还未点上。他对庙里和尚说:“明天你请大家来看这幅画。告诉大家,头一日来看画者要捐十万钱;第二日来看者可减半,只捐五万钱;到第三日,来看者愿捐多少便捐多少。”这一消息传出,人们都想去看看究竟是一幅什么画。到了那天,人们争先恐后来到寺庙,打开窗户,但见墙上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像。顾恺之正举笔为维摩诘点眼睛,这点睛俗称“开光”,乃传神之笔,特别重要。维摩诘眼睛一经顾恺之点出,整个画像便栩栩如生,同真人一般,富有表情。他那微妙的目光,那慈祥的庄严神色,犹如在那里沉思,又好像在与人谈话,神态自若,给人一种宁静圣洁的感觉。寺庙里的和尚见来者众多,趁机拿化缘簿向大家募捐,很快便募足一百万钱的数目。顾恺之给维摩诘点睛,成了千古传颂的佳话。这时的顾恺之年仅二十一岁,在绘画艺术上已达到超凡的境界。谢安惊叹他的艺术:“自有人类以来所未有。”

说起顾恺之的点睛之笔,还有一些故事。他和老师卫协一样,常常画好人物,几年不点眼睛。当别人问他是什么缘故时,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他把画好眼睛视为人物传神的关键。一次,顾恺之替人画扇,画好了嵇康、阮籍后,都不画眼睛,就送还主人。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顾恺之说:“岂可点睛?点睛便语!”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顾恺之对自己的点睛妙笔,既重视又充满自信。

后来,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列女图》等,在艺术上更趋成熟,成为祖国艺术遗产的稀世珍宝。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为张华所著《女史箴》一文所作的插图。张华是西晋政治家、军事家,才华出众,也是当时的著名诗人。那时,白痴晋惠帝在位,皇后贾南风专权。她残暴专横,张华对贾后专权不满,为讽谏她,特写《女史箴》一文。文章仅三百三十四字,主要内容为教育宫廷中的妇女应遵守道德。顾恺之根据《女史箴》这篇名作的内容作插图,其中有一幅描写冯媛挡熊的故事。西汉元帝时,冯媛为婕妤。有一天,元帝去虎圈看虎,突然有头黑熊冲出圈门,向元帝扑来,在这危险时刻,冯媛毫不畏惧,立刻冲向前去,挡住凶猛的黑熊,元帝才得以脱险。元帝十分感激冯媛这种奋不顾身、为天子效力的行动,便提升她为昭仪。顾恺之用一系列动人的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宫廷妇女的美德。可惜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卷,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英帝国主义分子基勇松从圆明园中抢走,现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

顾恺之还是著名的绘画理论家、评论家。他的《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三篇著作,为我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画评和绘画理论书。在这些著作中,顾恺之提出人物画、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技巧问题,对后代绘画和画评都有深刻的影响。

顾恺之不仅绘画成就很高,而且富有文学才华。他的《筝赋》,据说可与西晋大音乐家嵇康的琴艺相媲美。他为人笃诚、诙谐,对艺术非常痴心,谈起绘画或是吟起诗来,常常通宵达旦,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