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合纵与连横

外交上的举棋不定和军事上的重大挫败,大大削弱了楚国的力量。后来秦军大规模进攻,打破楚国的郢都,使楚国濒于灭亡的边缘。被放逐的屈原,流离江南,眼看国家危在旦夕和人民深受苦难,憔悴行吟,最后悲愤地投进汨罗江中自杀了。

公元前298年,齐又联韩、魏之兵攻秦,激战三年,攻入函谷关,秦被迫和谈。齐成为关东各国盟主。

秦受挫于齐等三国联军,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设法拉拢齐国,破坏三国合纵,同时对近邻用兵。公元前294年,秦派兵攻占韩国的武始、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次年,韩、魏联合抗秦,秦将白起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首二十四万,拔万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

当齐、秦在中原角逐时,赵国乘机发展起来。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即穿着游牧部落的短袖衣服,学习马上射箭的技术,建立起强大的骑兵,国势大增。秦国为了拉拢齐国,相约伐赵。数月后,齐在苏秦策动下再次进行“合纵”,联合韩、魏、赵、燕共五国之兵伐秦,秦被迫归还所占韩、魏之地。但合纵局面随之瓦解。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诸国惊恐,秦便利用各国的不安情绪,于公元前284年联合韩、赵、魏、燕攻齐。燕昭王为了报齐国入侵之仇,派大将乐毅率兵乘势攻入齐都临淄,并攻占七十多座城池。齐王逃至莒(今山东莒县),为楚将淖齿所杀。齐国仅剩下即墨和莒两城。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坚守即墨的齐将田单,乘机用计离间燕国君臣关系,燕惠王猜忌乐毅,改用骑劫为将,乐毅奔赵,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陆续收回失地。此后,齐国的地位每况愈下,秦、齐抗衡的局面已被打破。

这里讲一讲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前面说过,赵国在赵武灵王时实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后已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在齐王失败的同时,赵国通过外交家蔺相如、军事家廉颇等人的多方面活动,逐渐代替齐国取得与秦国相抗衡的地位。

田单复国的那一年(前279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面。秦王企图利用军事优势,打击赵王的威信。宴会当中,秦王要求赵王鼓瑟,并叫随行的御史记录:“某年月日,秦王命令赵王鼓瑟。”身材瘦小而胆气过人的蔺相如不能忍受这种屈辱,他也拿一个瓦盆走到筵席前硬要秦王敲击一下,秦王不肯。蔺相如厉声说:“大王如果不愿敲击,五步之内,我的颈血要溅上大王的衣襟!”秦王无法,只得敲一下,蔺相如也叫赵国的御史记录下来:“某年月日,赵王命秦王击瓦盆。”秦国的大臣上前说:“愿赵王割十五座城池给秦王祝寿。”蔺相如说:“愿秦王割国都咸阳给赵王祝寿。”

这次会面,秦国虽然有阴谋,但不敢把赵王公然扣留起来,原因是赵王在出发前已命令大将廉颇作好军事准备。他们约定如果赵王在三十天内不能回来,赵国就另立太子为王,以杜绝秦国的要挟。渑池之会,秦国没有取得半分便宜,赵国的地位却提高了。历史上还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这是大家很熟悉的,就不讲了。

公元前270年,秦联合韩国,发兵进攻赵的险要地区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赵派名将赵奢往救。赵奢把大军带到离国都邯郸几十里路的地方,就驻军不动,逗留了二十八天。秦将认为赵奢胆怯,不敢前来救援,放松了戒备。赵奢却以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到阏与,出秦军不意,突然进攻,秦军大败。这是秦在兼并战争中遭到的一次惨败。

八年以后,秦再度调动大军进攻赵国。赵国也起了倾国之师应战,双方在长平(今山西高平)一带展开战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攻守战。双方对峙三年,赵国大将廉颇防御得法,秦军急切不能取胜,就传播谣言说:“廉颇老了,不中用,秦国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竟为所动,派赵括去代替廉颇指挥全军。赵括虽然饱读父亲的兵书,实际却是一个空谈家,缺乏作战的实践经验。连赵括的母亲也认为儿子只会“纸上谈兵",带兵必败。赵括领兵出战,秦将白起乘机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截断赵军后路,把赵括的大军围困了四十六天。赵括突围战死,全军投降。秦军竟残酷地把四十多万战俘活埋,只放回二百四十名年幼的俘虏,接着就挥军进攻邯郸。

各国畏惧秦国都不敢出兵相救,魏国和赵国距离最近,魏王和赵王有亲戚关系,赵国派到魏国去求援的使者一个接着一个,求救的语气一次比一次急迫。魏王却专为自己打算,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名为救赵,实际是驻屯在两国的边境上,坐观成败。魏王的兄弟信陵君魏无忌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屡次要求出兵援赵,魏王不答应。信陵君设法从王宫里窃得魏王调兵用的虎符,驰到边境,击杀不服从命令的晋鄙,接管了军队。经过一番整顿后,就冲进赵境,在邯郸城下,与秦军大战。城里的赵军也英勇出击,在赵、魏两军的共同夹击下,秦军大败。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秦国在十多年里遭到阏与和邯郸两次惨败,实力大损,兼并事业暂时受挫。但东方强大的赵国却在长平战役中受到摧毁性的打击,它的国力再也不能恢复。

上一页 1 2 页
  • 下一篇 百家争鸣
  • 上一篇 庞涓和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