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超低温的奇迹

在临界温度以下,超导体处于超导状态,在晶格上的原子的振动大大减弱了,原来毫无秩序的自由电子都结成有秩序的电子对了。这时,秩序井然的电子对就很容易滑过晶格空间,变得畅通无阻。因此,电阻消失了。

我们知道,电子都带有负电荷,它们应该同性相斥,为什么会成对活动,结合成有秩序的电子对呢?原来,在电子之间除了静电斥力之外,还存在一种通过晶格振动的间接作用而引起的吸引力。当温度下降到临界温度的时候,电子间的吸引力便大于静电吸力,所以就会结成电子对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超导电性仅仅是对直流电而言的。在交流电(电磁波)的情况下,超导体就不再具有超导电性,而会出现交流损耗。

超导电现象不仅有趣,更重要的是它将使电工技术和若干科学技术领域发生重大变革。

我们知道,一般发电机发电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金属导线(电枢)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的时候,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把导线连接成一个电路,就会有电能输出。要大幅度增大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有两个严重的障碍:由于导线内存在电阻,通过的电流越大,发热越厉害,导致耗能剧增,也影响发电机的正常工作;此外,产生磁场的电磁体导线也存在电阻,因此,通过增大电流来增大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同样会碰到严重的发热和能耗问题。磁场强度提不高,电枢导线内的电流又不能过多,所以限制了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增大。

如果采用超导体材料,发电机的磁场强度就可以提高5~15倍,电流密度可以高于104安培/平方厘米,这样,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一下子可以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或者使发电机体积大大减小,发电成本也大大减少。例如,已建成的一台五千千瓦超导发电机,与同样输出功率的普通发电机相比,体积缩小百分之八十以上,能耗减少了三分之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四分之一在输电线路上白白地损耗掉了。如果用超导体材料做成超导电缆,那么,由于电阻引起的这个巨大的能量损失就可杜绝,这等于目前世界的总发电量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

电厂经常碰到的一个伤脑筋的问题是,在一天内要求供应的电量很不均衡。白天,供不应求;晚上呢,往往又用不掉。如果用超导体材料做成超导贮能器,这个问题就可解决了。电用不完的时候,放在超导贮能器存起来,电能一点也不会损耗,要用电的时候,随时可以把它引出来。

当然,广泛采用超导体材料也不那么容易,因为现在发现的那么多超导体材料,临界温度都非常低,在电力工业上应用成本太高。因此,科学家们正在艰辛地研究临界温度比较高的超导体。例如,有人正在作这样的探索:把气态的氢气在-260℃的低温下凝成固态,然后把它放在一百万到二百万个大气压的高压下挤压,使它变成金属氢。这种金属氢就是理想的室温超导体。如果研究成功了,超导体就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科技领域,特别是电力工业技术将会出现重大的突破。在上世纪末,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在探索新超导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发现超导材料不一定要使用金属(或合金),并制出比绝对零度高得多的超导材料,科学家们估计,很可能在二十一世纪就能制造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编者

挡住磁力线的“盾牌”

在发现超导电现象22年以后,到了1933年,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奇妙的特性——完全抗磁性。首先发现完全抗磁性的是荷兰的低温物理学家迈斯纳和奥森费尔德,因此完全抗磁性又称为迈斯纳效应。

什么叫完全抗磁性呢?咱们先来观察一个实验。如果我们把一个实心的铅球,放进一个均匀的磁场里,磁场的磁力线当然会均匀地穿透过铅球这个金属导体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铅球的温度,一旦降到临界温度以下,使它变成超导体,那么,一种奇特的现象出现了。铅球仿佛是个“盾牌”似的,挡住了磁力线的穿透,磁力线只得从铅球四周绕着过去。这种性质,就叫做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

磁力线碰到超导体,就像光线碰到镜子那样,会被全部反射掉,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现象称为磁镜效应。

有人利用超导体的这个特性,还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用超导体材料做一只碗,里面放进一块磁铁。当把碗逐渐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碗里的磁铁忽然从碗底向上飘了起来,悬浮在碗的上部,像一只无形的手托着它似的。这只无形的手就是磁铁自己的磁力线。磁力线被具有完全抗磁性的铅碗挡了回来,于是便把磁铁悬浮起来了。

为什么铅碗变成超导体以后,能阻挡磁力线的穿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