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碰到斯坦福大学的肖洛(Schawow)教授。他是激光原理创始人之一,是重要的光学专家。他说两年前有几位从华东师大来和他合作的访问学者,他们刚来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要熟悉实验室的情况,进展较慢。半年以后就都做得很成功了。到临离开美国回上海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随时想新方法,新实验的阶段。肖洛教授说,“只要有准备,他们没有问题会做出杰出的研究。”
几点建议
对大家做学问的方法我有几点建议。第一个建议是随时尽量把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一些。比如说随时到图书馆浏览一下,“开卷有益”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是不是一个人会被研究工作跟生活压迫得透不过气来,不能够花时间到图书馆去走走看看呢?我想这当然也是因人而异。不过一般讲起来,不管多么忙,抽空去使自己知识宽广化最后总是有好处的。我可以举一个切身的例子。我在西南联大念书的时候,王竹溪先生刚从英国回来。他作了一系列关于相变(PhaseTransition)的演讲。那个时候英国、美国有很多人搞这个东西,搞得非常热闹。记得听王先生演讲的很多,我也去听了。可是我大学还未毕业,没有听懂。是不是白听了呢?不然,因为从那以后我就不时地对这个问题注意。
听王先生的演讲是在1940年前后,我后来写的第一篇关于相变的文章是在1951年,即是十年以后。这十年期间断断续续地对这类问题的注意,最后终于开花结果了。以后几十年相变工作是我主要兴趣之一,所以1940年前后听王先生的演讲这个经历对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远的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个建议是不要钻牛角尖。假如你做一件事情做得很苦,我想也许值得考虑不要做这个东西了,去另外想想别的东西。一个学问的前沿的方向是很多的,有许多有生气的方向。最好走向这些有生气的方向。牛角尖不是绝对不可以钻,但是必须保持主动性,保持有见机而退的能力与勇气。
第三点建议其实跟刚才所讲的第一点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什么叫渗透性的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着重按部就班的学法,这确实有它的好处。我想假如我对一组美国学生谈话,我就会讲你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按部就班的方法。可是对中国来的学生,我想一个好的建议是不要怕不按部就班的学法,不要怕渗透性的学法。因为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这个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最后我有一点也希望给大家讲的。就是做研究工作到最后必须要做自己所做的东西,不是在那儿跟着别人跑。老跟人跑的研究工作,不大可能是有真正重要的建树的。这当然并不是说一开始就非要独创一家不可,那是不可能的。学问是累积起来的,所以必须要先学习别人所做的东西,然后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在学习过了一个相当程度以后,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见解。不能老跟着当时“权威性”的看法跑。
我很高兴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访问学者和研究生。让我代表石溪这边你们所请的客人向各位主人表示谢意。你们在这儿烧饭也不是很简单的(众笑),烧了这么多的东西给我们吃,我们很感谢(众热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