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世称“老庄”。曾在蒙地担任过管漆园的小官——漆园吏。庄子一生穷困潦倒,曾织履谋生,但他是个放达的人,在当时名气很大。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王曾派人拿“千金”找他,许他作宰相,但庄子拒绝了。庄子说,虽然千金是重利,宰相是厚爵,但我不愿意为此牺牲我的自由。相反,我更愿意做一只在污渎之中摇尾嬉戏的自由自在的乌龟。从这个事情中,我们能看出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之境。不为免得所累,不为生死所迫,无为无形,无牵无挂,逍遥于天地之间,曳尾于污渎之中,如风如影,如梦似幻,这真是一种大快平生的自由境界啊!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这叫“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个人能与天地宇宙作精神上的交流,这该是最大的幸福了吧。故而庄子主张“法天贵真”,也即追求一种自然本真的人生境界。这里的“天”,不是儒家思想中君权神授的天。在儒家那里,天作为最高的规范授权君主管理人民,故而人民必须服从君主,因为这是天意,否则就该受天谴天罚。因此,在儒家那里,人们只能俯伏在天子脚下,对之顶礼膜拜;而在庄子眼中,天即自然,即一种没有被遮蔽没有被人为开凿的本真的、浑沌状态。庄子说牛马四足就是天,意思是没有人为地装上缰绳,辂头或者牛轭,犁耙的马呀,牛呀,那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状态,它们在天地之间,渴了饮水,饿了食草,高兴了蹦蹦跳跳,无羁无绊,逍遥自在,这就是天,而一旦被人装上辂头牛轭之类供人驱遣,它们也就灭天丧真,成了人的奴隶。
故而,《庄子》整部书,都在谈人怎样绕开现实的矛盾,怎样逃避强加在人身上的礼义廉耻等种种道德、法律、政治、宗教的束缚,使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自由驰骋。
而要做到这些,庄子提出“游心于虚”,“游心于淡”,保持内心的虚静,万物无入我心,自然无忧无虑,悠然自适了。庄子在《天道》中有这样一段:“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意思是说,水静了,就可如镜子一样,洞见人之须眉,而一旦人静了,那么其精神自然超越尘俗而达到自由之境了。故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庄子》一书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通常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为其弟子所作。
《庄子》是一部极具艺术魅力的书。其思想的奇伟超逸,文笔的汪洋恣肆,想象的雄浑瑰丽,寓言的含味隽永,均使它闪烁出夺目的异彩。同时,《庄子》的影响又是极其深远的,从两汉的黄老之学,到魏晋的玄风清谈,从唐朝的求仙访道,到明代“公安派”的性灵小品,从嵇康到陶渊明,从李白到苏轼、辛弃疾;从“公安三袁”到曹雪芹,可以说无一不打上了老庄思想的深刻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