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至乐

至乐

[导言]

《至乐》的主旨是说:世俗所尚的快乐是形体的享乐,学道人所尚的快乐乃是精神的愉快。形体上的享乐伤身损性,至于精神上的快乐乃是“最真的快乐”,即“至乐”。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至少?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酋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和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材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经继日,思虑善否,琪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①,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②。”故夫子胥③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注释]

①(mèn),即昏昏,精神不好。

②蹲循,顺从之意。

③夫子胥,指伍子胥,名员,他曾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吴王不听,将伍子胥杀掉。结果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吴王亦自杀。

[译文]

天下有最真的快乐吗?有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吗?这些都是有的,只是人们如何选择罢了。那么现在人们估延续 什么?依据什么?躲避什么?保守什么?选取什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天一目的性尊重的,不过富足财宝,贵盛荣华,寿命遐长,善名令誉。所欢乐的,不过滋味爽口,丽服荣身,五色悦目,五音悦耳,所看轻的,不过贫穷、卑贱、夭折、恶名,所以为忧苦的,不过身体不得作乱,口腹不得美味,身体不得华丽的服饰,眼睛见不到美丽的颜色,耳朵听不到美丽的声音。如果得不到这些,就忧心恐慌,这般的为形体,不也太愚蠢了吗?富贵之人,劳苦身体,辛勤劳作,积累了很多财物,但在有生之年却用不尽,这般为形体,也过于外求物质的满足了。那些地位高的人,日夜谋虑,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般为形体,也太疏忽了!人既有生命,总离不了忧愁。长寿的人糊里糊涂,久忧不死,如此自苦,其于至乐之道,不也离得太远了吗?忠烈之士,忘身徇节,名传今古,被天下人称道,然而却无法保全自己身体,那么这种称道,是好,还是不好?若以为好,却无法保全身体,若以为不好,却足以保全身体。因此说:忠诚劝谏不被采纳,就该顺其自然,不要苦争。因此伍子胥因苦争而招来杀身之祸,若不苦争,就不会成名,为人称道。因此,果真有没有完善呢?其实,善与不善,都是不可定 报导不可强求的,只有顺其自然,任性而行,就够了。

今谷之所为与其所乐,而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谷之怕乐,举群趋之,如将不得已①,而皆曰乐者,吾未这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天下最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多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②,而无从出手!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③,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释]

①(kēnɡ)然,竞逐的样子,含必取之意。

②芒(huǎnɡ)芴hū,即恍惚,含有不可捉摸之意。

③职职,繁多的样子。

[译文]

现在世俗所做的、与他们认为快乐的,我不知道是真的快乐,还是不快乐?我看世俗之人的快乐,众人一起去追逐,好像不取得不停止似的。众人所认定的快乐,我并不认为是快乐,也不认为是不快乐,果真有没有快乐呢?我以无为作为真实的快乐,而众人却以无为为一种痛苦。我想说:“最真实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高贵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天下是非果真是很难确定的,即使这样,无为可以确定是非,因为无为既没有“是”的概念,也没有“非”的概念,故可以确定是非。最真实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因此也就没有忧愁,故可以保全身体,因此只有无为可以办到。请让我试着说说:天无心为清,而自然清虚;地无心为宁,而自然宁静。因此天地皆无为,相互配合,而万物自然化育。恍恍惚惚的,不知从何处生出来,也没有造作的形象可求。万物品类繁多,皆从无为中产生出来的。因此说:“天地无所作为而无所不能成功。”人怎能做得到无所作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