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考首日语文作文题揭晓,以“让”为题。福州晚报记者在延安中学、福州十八中等考点了解到,大部分考生都表示作文比较好写。那么该如何立意才能得高分?今年高考作文题“路”同样是一个字,中考题与高考题各有什么特点?本报邀请我省语文权威专家及一线名师进行点评。
近几年最好题目 比“路”写作空间大
评点老师:特级教师、福州一中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日亮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近年来出得最好的题目。因为这个命题贴近学生,每个人都会遇到与“让”有关的经历,“让”还是“不让”,为什么“让”,怎么“让”,如何取舍。考生文路开阔,可选择面广阔,甚至还可以写“不让”,如对于国土问题、原则问题,“当仁不让”、“寸土不让”,这样“反弹琵琶”可推陈出新。
但是这个题目比较“熟”,容易套题。考生选材要尽量贴近自己,选择真实的素材,以免千篇一律。有的考生写法比较单调,从“不让”到“让”简单的线性思维,说明考生对生活观察不够仔细。
考生写作要富有层次,注意条理。一下子就“让”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心理波折。这几年初中作文都指向对生活的体验、观察、思考,方向是对的,这道中考题比高考题的“路”更好。“路”比较虚,指向要点明确,而中考题可以“让”也可以“不让”,主题自己确定,写作空间更大。
思辨性可为文章增色
评点老师:福州十八中九年级年段长、语文集备组组长郑秀萍
这次的中考作文为考生“让”出了一条宽广的写作之路。
首先,这道作文题为独字作文,是一道题意明了简洁的题目。不仅如此,题目还对“让”这一主题做了多层面的解释和提示,有很明确的写作导向:第一,“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这里提示学生可以加字组词的形式将写作范围缩小到自己有素材可写的内容上来,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第二,“让,是接人待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这是对“让”这一主题思辨性的提示,学生能依据自己积累和经历选取不同层次的内容来写作。
这一题目无论从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来选择,学生们都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记叙文可以选择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手法进行叙事,注意描写“让”的情节,同时在叙事的同时,水到渠成地进行“让”的感悟与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要注重围绕“让”这一主题来选取论据,更重要的是要紧扣论据进行论述。
这一题目也容易造成选用素材扎堆相似的现象,不易拿高分。如果考生能对“让”这一主题有辩证的思考和理解。那么,无论选用哪一个素材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让”与“不让”;何时让何时不让;让什么,不让什么等提升写作内容的思辨性,那么立意将高人一筹。
无论哪种“让”都要写出特色
评点老师:延安中学九年级年段长、语文集备组负责人陈莹
这道作文题不是很难,没有审题障碍。题目给了很多启示,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路。选材是否独到、来源是否真实、是否贴近生活,将成为拉开差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