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自然希望课堂上尽量少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然而事实上学生的情况让人很难预料,因为社会、家庭环境的不同,有不少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其中有一类人特别好说,但往往不注意场合和分寸,在课堂上也常常让教师处于难堪之地。对这类学生教师既不能一言以蔽之,也不能纵容而捧之,特别是在不熟悉学生的公开课的情况下更要有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应对策略。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情境描述]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赠汪伦》的古诗教学课,就发现了这样一个人。在课的前半部分,他举手就相当积极,在别人还没有反应的时候就举起了手,而且也能讲出自己的观点、想法,颇得教师喜欢,特别是当他说“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与汪伦和李白的友谊比起来,只不过是点点清泉而已”时,教师大加赞赏,还戏言将来能成一诗人。可在课的后半部分却因为他使整堂课濒临失败,全无生趣。因为他总是对教师的说法抱有不同意见,总是高举着手,总是在下面不断地说话,在老师不叫他的时候还在下面较大声地发表自己的“反语”,不时地同前后左右的同学讲话,以证明自己的“聪慧”。而教师呢,则为了避免课堂走形,而置他于不顾,将他晾在了一边,结果课堂就在他的取闹和教师的忍耐中结束了。
分析他在课堂上的整个表现过程,我理出了一条线:开始时,当同学还羞于举手或还不能很快反应时,他因为积极的举手态度赢得了数次回答的机会,有几次是简单的回答,但有几次却获得了教师的好评,由此,他开始觉得课堂根本不算什么,尽管有几十位听课的专家和教师,他都可以忽略不计,课堂似乎成了他的表演场。特别是不知底细的执教教师对他的表扬更助长了他的这种心理。因而为了让在场的人能够对他刮目相看,他更是不顾一切地想出自己的“新”思路,屡屡有“不同意见”。这时,教师也开始对他有了反感,对他的这种自我表现和抢断别人的做法深表不满,但还是不能“明令禁止”。当他高举双手时,教师又无奈地叫起他来,其间教师跟他耳语了几句,是对他的肯定,但也是让他不要那样张扬。当课堂发展到“知人论诗”环节后,教师发了《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的资料,并引导学生两位诗人是如何结下深厚的友情的,其中有同学说李白当时是大诗人,汪伦为了和他结交,把他骗了过来。这时,这位学生又迫不及待地高举双手:“这份资料有误,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教师先是一愣,继尔让他说,他说:“李白去皇宫那天,他本来是那个壮怀激昂的,但是唐玄宗昏庸无道,和杨贵妃在一起只知道喝酒取乐,他非但没有给李白一个好的职位,只是给他做了一个御前的乐师,李白很气愤,整天在宫里饮酒,唐玄宗也拿他没办法,唐玄宗为了让李白写个好的曲子,让杨贵妃给他磨墨,……”教师眼看不止不行了,说道:“停一下,此话说来长矣,待会再说好不好?”但他还是要继续,说:“他默默地看着朝廷内的官员勾心斗角,见了这些事情,他恨这个昏庸……”教师制止:“此话说来长矣,请坐。”为了让他能安静下来,教师还许诺让他在最后来做总结(这个许诺没有实现)。可后来,他的手就一直没有放下来过,只要教师能看到他就举得尽量高,还不时跟旁边的人交换意见。这时,教师迫于无奈,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故意避开他,而他呢,对教师提出来的各种课堂教学都表示了反对,如教师要求大家看另外的送别诗“好不好?”时,他就说“不好”,致使整堂课最后有点“不欢而散”了。
[思考讨论]
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的这种个性特征在现在的各个班级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这类学生自身有着较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思辩能力,家庭环境应是比较开放、自由的,家长的教育也应是比较民主、积极的,他对知识的接纳也是敏捷和广泛的,但其个性中有着一种桀骜不驯的因素,一方面为了展示自己的丰富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才华,另一方面也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获得教师的赏识、他人的认可,因而在课堂上总是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用否定教师的说法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这样的学生他的学习应该是很有效的,他非常地善于思考,能运用对比、概括、引申、演绎等很多种方法去思维,在得到大家的肯定之后,又进一步促进自己的课外阅读和思考,因而学习成绩也是很好的。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引导的话,这类学生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类拔萃的。但他的致命伤就是太张扬,有太大的叛逆心理,以致于当课后校长找他谈话时他还称校长为“老大”“B-O-S-S”等,并坚持自己的歪理,据“理”为争,即使被说得没有了退路也不反悔,丝毫没有自谦的态度。梅雷迪斯说:“人要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这样的人,即使有些知识也会因骄狂而无所成的。
这堂课因为没有处理好一个学生而使整堂课近于失败,“有人说话,就肯定有人在听”(爱默生),可以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因为这样的学生正是时代的产物,当下许多学生知识面广,家长又都鼓励孩子积极大胆地发言,不要有所顾忌,教师也这样提倡,这样的学生已不稀有,而且还会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他们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可以说,构成我们教学最大障碍的将是已知的东西,不是未知的东西。
反思刚才执教者的做法,是一种冷处理,不予理睬,一般来说,只要有“自知之明”的学生应该有所领会而不再“故伎重演”了,这应该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这堂课上的学生有点“不知好歹”,从课后对校长的言语中也表现了这一点,这样的学生虽然他不是故意来冲撞你,但他内心却有着极强的表现欲,那如何去面对呢?
执教者的做法,出于好几点考虑,如怕影响课堂,怕无法调控这位学生,更是对他这种“无理取闹”的生气。学生对课堂的不恭,对同学老师的不恭,对文本的不恭,致使教师想让他冷静一下,灭灭他的威风,杀杀他的锐气,不曾想他就是不甘屈服。
[策略措施]
我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应该“安抚”,但不是纵容。首先,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先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亲近,一开始,教师对他的表扬就无意中扬了他的“威”,以至一发不可收拾,对他的表扬应适度,不要用“捧”的方法,也不要对他的一种延伸性发言表示很高的赞同,否则会越说越离谱,他会把他知道的有关的课外知识全部搬出来。
其次,在发言的过程中,不能因为他很积极就不停地叫他发言,因为在这时,他已经将课堂当作了他的“一言堂”了,教师应引导让其他同学发言,也不要因为他说得好就经常让他说,这样也可能是一种纵容,他的嚣张气焰会更甚。
第三,在教学的进行中,如果他实在有很多话要说,那教师要给他一个发泄的机会,当然不是让他在课堂上尽情地说个没完,毕竟这不是个人的演讲课。教师可以让他将自己想到的全都写下来,等到课上完后,再请他来读一下,或请他写一份意见书,将自己的不同观点表达出来,这既不让他影响课堂,又让他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深刻地去思考问题。教师千万不可在课堂上与这样的学生论辩,因为很可能论辩的结果会是失败的,他可以认死理,也可以置场合于不顾。
第四,教师在课后要与这个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让他能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课堂上的“敌人”。特别是对自己在课堂上的承诺要兑现,我们不能说一堂课上完了就什么都不管了,像上面的执教者就应该让他来做一个总结,实现自己的承诺。而且与他的交谈不可少,教师要了解他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和情感过程,了解他的家庭、社会情况,以及他的知识结构等,并推心置腹地与他探讨课堂上的问题,如让他来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他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和他交朋友,如以后可以让他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做一个小老师,既肯定他的学识,同时也约束他的行为,如做为小老师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我想课堂上很多情况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这类学生也是我们要正确面对的,亟待在实践中能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