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社会状况,特别是政治的明暗,官场的清浊,对官员本人的操守乃至施政效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中国古代一些官员的廉洁奉公,也正是在政治败坏的情况下放射异彩的。东汉时杨震暮夜拒馈金的故事,之所以为世人传颂称道,就是这个道理。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八世祖杨喜,在西汉高祖时曾封为赤泉侯。杨震自幼好学不倦,后来博览群经,被当世儒生誉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淡于名利,50岁时才应大将军邓骘之辟。后举茂才,担任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他莅郡赴任时,路过昌邑。昌邑令王密原在荆州时被杨震举为茂才,为答谢他的知遇之恩,特地于昏夜以黄金十斤馈遗。杨震当即拒绝。王密以为暮夜无人知晓此事,劝杨收下。杨震说: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自觉羞愧,怀金退出。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而且力图澄清当时官场贿赂公行的污浊空气。永宁元年(120),他升任司徒。司徒身为三公,地位尊祟。当时,安帝乳母王圣缘恩放恣,其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交通奸赂。杨震于是上疏抨击,并且提出“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要求安帝“绝婉娈之私,割不忍之心,留神万机,诫慎拜爵,减省献御,损节征发。”
延光二年 (123),杨震迁任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皇后之兄执金吾阎显等人,仗势向杨震举荐亲戚故旧为官,均被拒绝。中常侍樊丰等人分威共权,嘱托州郡,倾动大臣,宰司则承其旨意,广招贪污之人,以至贿赂公行。杨震又屡次上疏予以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