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应用文阅读指导

[德育案例]当孩子比老师“聪明”的时候(教师手记之184)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 茅寒春

  题记:两个钥匙引发了一个令教育者深思的问题……让我们用更多的情和爱去关注孩子,去帮助孩子,不要让这样的事情从我们的眼前溜走,而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
  题记:两个钥匙引发了一个令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案例真实再现]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缘起]时间回到2005年11月17日,那天下午第二节课以后,正当我要拉抽屉拿东西时,我突然发现,我右边的抽屉全都锁上了。我以为是我不小心锁了,就去开锁,但我突然发现我从开学以来一直插在锁孔上的两个钥匙不见了,这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钥匙,是用来锁办公桌右边三个抽屉的,因为是新桌子,我就始终没有拿掉过这两个钥匙,但现在呢,竟然抽屉锁了,钥匙也不见了。我以为是我不小心掉了,于是开始全方位地找,但办公室的地面全都找遍、办公桌的角落全都翻遍,都没有它们的影子,我开始着急起来了。虽然说平时经常在用的时候不去想它的必要性,只觉得很顺手,但现在一下子打不开了,倒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被锁在了里头,整整三个抽屉的东西都用不了,我甚至抱怨为什么要装这样的锁,如果一个钥匙只锁一个抽屉多好。但想归想,抽屉还是纹丝不动,我甚至有了撬掉它的念头。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过程]我开始调查,当然从接触或接近过我办公桌的人开始。事情似乎很简单,我清楚地记得在中午11点半的时候我还使用过抽屉,并放过东西,而在下午两节课中我始终没离开过自己的位置,因为是空课,我就在改作和备课。那么,丢钥匙的时间应该是在十一点半到十三点上课之间的这段时间,这中间也只有几个人接近过我的办公桌,大都是我们班的同学。于是在下午第三节课到一(B)班去代课前,我顺便叫了几个人来询问,这几个是接近过桌子并且我认为比较调皮的学生,但从他们的言行中都没有发现拿的嫌疑,尽管在弄清楚真相之前,我不排除每个人的嫌疑。我还用给予机会的方法跟他们说有个人因为好玩拿走了,希望他能主动地将钥匙给我放在某个地方。但我知道这不是办法,他们不会傻到这种程度,这等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急于用抽屉,我决定利用班级和舆论的力量来查找了。  
  第三节下课我在班上公布了这一件事,并明确指出可以肯定的丢钥匙时间,我也表示将要查下去。同学们听了都很惊讶。傍晚放学时,当我将第一批回家的同学送出后,在回到四楼时,有两个女生在楼梯口跟我说好像发现了钥匙,我当时很是高兴,也顾不得多问,就要她们告诉我在哪里,其中一个却先问我钥匙的样子,我迅速地答了,她不紧不慢地,用她平常惯用的狡黠的眼光看我,然后告诉我说样子形状好像都差不多,我很高兴,要她马上帮我捡来,但她告诉我说在很恶心的地方,是女厕所的纸篓,我一听,懵了:这钥匙怎么会跑到那个地方去的?肯定是有人故意丢的!我于是让她们务必帮我拿出来。果然,那个女生帮我拿了来,然后她又帮我出了个主意:去借肥皂来洗一洗,并说她帮我去我们班的实习老师处借。这时,我很感激这位女生。最后,我终于将这串很重要但又被那个女生认为是脏了的钥匙洗干净了。  
  但我意识到这是她的伎俩。我找了她来谈话,我问她这钥匙是不是她拿的,她说得振振有词:“不是我拿的。我怎么会来拿你的钥匙呢?我又没有用。再说了,如果是我拿的话,我还会告诉你吗?我还会把它捡回来吗?”我一想:也是,人不会笨到这种地步吧?可我思来想去,凡是接近过我的办公桌的同学我都调查过了,唯一有可能的就只有她了,有人告诉我看见她在我位置上呆了一会,还东张西望的,甚至低下头去看下面。我将自己的想法写入当晚的日记中:“我估计是她对我有些不满或其它的想法,然后又好奇而拔了我的钥匙,但当我在查找的时候,她又因害怕而不敢给我,并在最后故意丢入女厕所的纸篓里以造成假像,并报称在那里发现的。”我还写道:“这是一个可怕的女孩,我担心她会做出什么来,我不知道我该不该戳穿她,但我觉得我得不到证实我会很不心甘的,哪怕我能断定是她,我也必须要得到她的承认才会心安。我不能冤枉她,无端地怀疑她,我明天必须印证。她的表面如此平静,真假真让人难以捉摸。”  
  [真相]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再次调查此事,我找到了昨天与她一起发现钥匙的另一个女孩,我问她是怎么发现这个钥匙的,她说是在厕所里,“当时我是被她叫了去上厕所的,我本不想上的,而她硬叫我去上,在厕所里,她好像丢了什么到纸篓里,后来,她就叫我去看纸篓里的钥匙是不是老师的。”我又问:“那你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呢?”“她这人原本就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的,以前还偷过王老师桌子上的一个水晶苹果呢。”她似乎肯定地认为这件事就是那人所为。我觉得这件事还是不要说的好,否则会让她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我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但我想,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别人问起也只说是找到了,好吗?我觉得她在这学期,在这个班里表现应该还是较好的,至少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我不愿意再让她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陶醉了,我必须要告知她,她对所做的一切应该要担起责任。于是我进了教室,发现她早餐没吃(当时她住校,这天早上吃汤团),生活老师将汤团给她拿到了教室里,并规定要她吃了,她好像哭似的不吃。我猜这不是胃口的问题,是心里有疙瘩。早操铃响了,我叫同学们排队下去做操,我跟她在走廊上谈了起来。“你昨天睡得好吗?我可没睡好,因为我觉得有一个人不该对我撒谎。我想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跟我撒谎。”“我没有说谎,我真的没拿你的钥匙,我有什么用啊。”她申辩道,但语气柔和多了。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她:“你应该面对事实,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你并不是故意要那样做的,是吗?”“你怎么知道的?”她张大好奇的眼睛问。“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开始时并不想把老师的钥匙丢到厕所里的,是吗?”“是的。”她声音较轻,低了头。“那你为什么要拿老师的钥匙呢?茅老师对你不好吗?”我说出了我一直的疑问。“你对我好的。但我的‘星卡’丢了,找不到了,我想让别的同学也得不到。我看到你把‘星卡’放在抽屉里,我就把它锁上了,我想看看他们好的同学得不到‘星卡’会是什么样。”她还是说得那么直爽。  
  天哪!这是一个我万万没有料到的答案!竟然因为自己的“星卡”丢了,为了让别的同学也得不到而出此下策,这不能不说是孩子的一种幼稚天真而又合情合理的想法!她是想看看其他同学的反应,因为丢钥匙的第二天就是发“星卡”的日子。后来听说我希望全班同学帮我找的时候,她知道可能躲不过了,不如将钥匙还给老师,但就这样还给我又显得太难以下台(虽然我说拿的同学可以自己把钥匙放到我桌上,但她怕被人发现),于是,她自导自演了一幕“钥匙偶然找到记”,还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如故意问我钥匙的样子,我还傻楞楞地告诉她“黑的塑料的柄,薄的短的齿把,长约三厘米,大小跟大拇指差不多”。  
  我跟她又谈了一会,我告诉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学习的保证,人不能偏食挑食,汤团是很好的食物,她就高高兴兴地吃了,等到同学们做完早操回来时,她已经吃完了。我知道她心中的一块石头放下了,我心中的也放下了,她又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嬉笑着、欢娱着。她是多么乐观的一个女孩。  
  [教育反思]  
  丁·莫尔斯说:“成见就是人们脑子里的先前就已经存在的对人、对事物、或是对于某种思想表示赞同或反对的看法。这种原有的看法,成为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牵制力,由于它的存在,使人除一种单纯的观点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到其它事物。”我们对孩子的成见,总用固有的思维框框去套,被大多数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一些问题。  
  这又是一个真实的谎言,在我遇到这件事的时候,又让我想起了在支教时碰到的那个孩子,谎话讲得比真话还可信(见我的《真实的谎言》这则案例),但没想到这次的谎言却更像是一场表演,我弄不清我是充当了戏里的演员,还是充当了理智的观众。  
  她做的整件事,可以说都是在非常沉着的情绪下进行的,心理应付能力相当好,她说服了自己,甚至连自己都认为真是无辜的了,她的心理适应了自己制造的假相。她还充当了自己导演的这场戏的演员,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的话,很难相信这样的孩子会有这样沉稳的性格,如此遇事不慌,如此冷静有序,让我更多地怀疑自己错了。社会影响让她感受了太多相关的情形,她已经具有了相当水平的反侦察、反教育能力,如果不是当时案例情况已经相当明确的话,她是绝不肯承认和服输的。这两个钥匙会永远也找不到,而她失去的更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由此而越滑越远。  
  她的动机何在?我想还是与她所处环境的影响、所具年龄的特点有关,她不去思考自己为何缺失、如何争取,只是单纯地想让别人也得不到,自己可以破罐子破摔,同样也要把别人拉下马。这是一个心理上有缺陷的孩子,她的自私狭獈和胆大妄为并且不以为耻、无所顾忌的心理,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她能够不动声色、沉着冷静地做出这样的事,着实令人吃惊,这种心理的成熟也早已超出了平常的孩子。人性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积极进步的要求被她扭曲成了以破坏来成就自己。  
  在学习上,她也发生着类似的故事,让我惊叹不已。比方说,要交摘录作业或周记作业时,她敢于将她以前写好改过了的作业再拿出来,并用单面胶粘掉红笔打勾的地方或评语,然后撕下来再当作业贴上去上交。她还会想出很多逃避作业的方法。  
  [教育转变]  
  我相信,她的动机应该并不是恶意的,虽然结果的危害可能很大。麦金托什说过“观点上的对与错不能说明品德上的善与恶”,她所想的都是源于孩子的天真,她是用她自己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并加于行为上。我觉得她应该是完全可以进行教育的。于是我进行了一段时期的鼓励和帮助。  
  我对她的学习进行了很多的关注,包括一些常规的检查,一些言行的要求和监督。实际上,她的成绩实在差得可以,与其他同学比起来更是差得远,主要是基础差、习惯差,一上课总是开小差,总会拿一些小玩艺来玩,老师发现了眨吧眨吧眼睛,不说话,也不动。人很聪明,但总爱管别人的事,张家长李家短的她总要打听,但自己的事情却从来不能管好,动作慢得很,一样作业总在漫长的磨蹭中拖到完成不了。这样,在每天的每一节语文课上,我都要花时间去提醒她做好该做的事,或用眼神告诉她不该做什么。  
  我知道她的这些不良的习惯并非一日形成的,因而改变的过程也是较长时间的。除了让她在学习上开始站立起来之外,还让她有了较好的朋友群,以前她也总在抱怨没有人要同她玩,缺少好朋友,总是说别人如何不和她好,但她自己却从来不找毛病,而是很任性而又很随意的生活态度。我告诉她,如何让别人喜欢跟你玩,如何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我慢慢培养她用较快的速度做事,热情而高效地帮助别人。  
  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作业能基本完成了,字也端正了,她的桌子也从开始时脏乱得不可收拾,到后来变得较为整齐干净了。我又抓住了她的每一个进步进行表扬,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有了信心,对同学有了热心,朋友也多起来了,我也经常成为了她的知心朋友。  
  但她经不起表扬,一表扬她就觉得无所事事了,觉得自己一下子高大了许多,沾沾自喜起来,作业马上又变得懒散了,而且觉得老师重视她,有点飘飘然。于是,我又盯着她的作业不放,每次没完成或没做的,我一定要让她补完,做得差的一定要重做,有问题也要她自己先思考再指导。严格的要求让她的懒散的习惯有了改观,她的思想也变得很积极了,还经常帮我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她的语文成绩位居中等,考出了优秀,虽然基础的东西还要很欠缺,但至少这样的表现是令人鼓舞的,从不及格到优秀毕竟是很大的跨越。她的朋友也多起来了,也渐渐受到了更多同学的好感和好评。  
  [现实意义]  
  每个班或多或少都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学生,只是很多教师不愿深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只要是不出事情即可,而且还认为这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适应罢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弄清楚的话,很可能是害了他们一生。  
  有一个好学生,成绩很好,人缘很好,各方面也都积极的,在父母眼中更是一个非常淳朴老实、听话爱学习的孩子,他们不敢相信这样的孩子会偷报警器,因为这个孩子一直没有承认这件事,就像他以往的其它事一样,父母都坚信“我们的孩子很听话的,他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他在开始时是一直获得了各方面的信任和好感。但就在这件事上,当事实证明:保安丢失的报警器在第二天被他按响,他又迫于检查偷偷地将它放到桌子上的时候,当保安无奈地在父母的坦护下说“你们这样想的话,那就算了”的时候,当我以质疑的口气要父母们警觉的时候,他似乎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在家里父母反复询问下他终于承认了错误并去当面道了歉。这学期初的这件事也让他以前的几件“怪事”有了着落。  
  这样的事例,现在更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面临着一系列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当孩子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之后,在他们内心形成了一种相当强烈的防护体,这种防护体足以掩盖掉所有缺点或错误,甚至用一种冠冕堂皇的表现来展示;另一方面,他们的举动和思想又很幼稚,像偷警报器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好奇和好玩放入口袋中,而后来为了面子又羞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下去,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只能越滑越深。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端正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认识到可行与不可行的重要性,让他们控制自己不正确的思想的蔓延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当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孩子:你对孩子了解吗?你是不是还把他们当作小时候的你来看待呢?其实,有些时候他们的心理早已超过了大人们的想法,已经比老师更“聪明”了,难怪乎越来越多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难教呢。而这种“聪明”正亟待着教育者去防止和转化,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智慧去发现和教导。  
  用更多的情和爱去关注孩子,去帮助孩子,不要让这样的事情从我们的眼前溜走,而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  
   
(时2006-4-5)  
   
   
   
   
   
   
 

 
 
位置:精品区   年级:小学1 关键字
来源: 字数:5586 投稿日期:2006-4-6 12:56:00 点击:
  MHC2 点评
好好向您学习!---- By 小小天鹅 2006-4-6 18:13:29

---- By MHC2 2006-5-13 12:41:30

---- By MHC2 2006-5-13 12:42:21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德育案例]当孩子比老师“聪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