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话:对故乡的情感,就像是恋爱。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想要分开;离开了一段时间,就魂牵梦萦想要回去。
记忆中的故乡,青山绿水,黑黝黝的土地;青瓦房,淡淡的轮廓,袅袅而真切。
包粽子。记得小时候,家乡的端牛节,各家各户总是要包粽子的。虽然超市里有种类繁多、包装精美的粽子,可买的人并不多,大家都在家包粽子。先准备好各种材料:板栗、花生、红豆、绿豆、芋头、猪肉,淘洗好的糯米,几捆棉线,当然少不了洗干净的粽子叶。奶奶娴熟地包着棕子:先铺好粽子叶,然后,放糯米,糯米中间放芋头、猪肉,把粽子叶包好,用棉线绑好,把多余的叶子剪掉。有四个角的,象征四季平安;有三个角的,像元宝,象征财多、福多。我在一边也学着奶奶,依葫芦画瓢,反反复复地包了撤,撤了包,好不容易包好一个,我别出心裁地用棉线扎了个蝴蝶结,算是独有特点的粽子了。
煮粽子。费了半天功夫包好的粽子,就要放到大锅里面煮了。烧大火,不断加水,要煮三四个小时。看着锅里冒出的白雾,我仿佛嗅到了粽子的香味儿,垂涎欲滴,真想马上就尝一尝。每隔一段时间,就问奶奶,粽子熟了没有。奶奶每次都笑着说,还早着呢,到外边玩去吧,等粽子熟了,奶奶叫你!
吃粽子。我迈出门槛,外边灿烂的阳光,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门前的一小片土地种植着的农作物生机勃勃,远处近处人家的烟囱中升起的青烟,绘织成一幅乡村风景画。这时,广播里讲述着端午节的历史,讲述着古代大诗人屈原跳江殉国的感人故事。突然,奶奶的呼唤声把我拉回来了:“囡囡,粽子熟了,可以吃粽子了。”我赶忙回到家,桌子上已摆了几盆的粽子,显而易见,那个放在最上面已经龇开大肚子露馅的粽子肯定是我包的!
闻着诱人的粽香,我不怕烫,三下两下大口吃着。接着奶奶用线串起几个粽子串门去了。我们这里,邻居之间,都有互相送粽子的习惯。邻居接过粽子,灿烂的笑脸像朵花。这也许就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乡土风情吧!
看大戏。在村子的空旷处搭有一个大戏台。每当传统节日里,这里都会上演热闹的大戏。欢声笑语,仿佛整个天地都是自己的。不知到为什么,无论什么节日,总觉得这里的节日气氛要比城里的浓厚,这也就是住在城里的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想返回故乡的原因吧。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就是家乡留给我的永远的记忆。
(指导老师:朱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