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连村是我的外婆家。说得好听点,我觉得它是个“世外桃源”。说得现实点,就是它处地偏远,交通不便,基本上也是把自己裹在个小空间里,如果不是里头的人出去,基本上也就没啥人进来。不过这还是好些年前的样子了。自从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再加上前年,上面要求重新划分区域进行改革,这里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还记得外婆家那个陪了我一个童年的老房子。那时候的房子,好一些的是用红砖砌墙,水泥铺底,但更多还是那种黄土砖和红砖掺和的。我外婆的屋子就是后面那一类,甚至其中两间卧房还是用晒谷子的塑料膜封得顶。每逢下雨天,总能看到一副愁容的外婆踩着梯子爬上爬下,嘴里念叨着:“怎么又漏雨了,哎!”其实那漏雨的两间屋子,一间是舅母与舅父的新房,只是他们常年在外务工,空着没人居住。另一间有些年头了,那是外婆的房间。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起那间简陋的房,以及那潮湿雨季从墙角散发的霉味。母亲特别担心外婆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里,患上风湿病关节炎。只是当时家里经济确实是个现实数,舅母舅父每年挣钱也不多,有想盖个新房子的心却实在没有那个实力。
后来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经济飞速增长。出去务工的青年这几年应该都赚了不少钱,因为在外婆家对面的那两户人家,已经拆了旧房子建起了新房。而且我每一次来外婆家,总会看到一些新的变化。
以前因为外婆喜欢看电视剧,所以在舅父舅妈结婚时怎么也买了台电视,以前收到的台不多,但是可以看碟,当时每次舅父和母亲回去都会给外婆带很多碟。我依然记得,当时那儿附近人家就我外婆家有台电视,于是每晚总是会有邻里相亲过来看剧。那时有个老爷子看抗战片,其余时间都在昏昏欲睡,只要一开战,双眼立马炯炯有神。我们总爱把这个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慢慢的来我家看剧的人越来越少,这很正常,各家的年青人都挣了钱回来,家里有台电视已经不算稀奇事了,有的后来还买了电脑装了宽带。而在二零一五年的时候那个相伴了许久的老房子,也和我们挥手告别了。从此三层高度的大房子拔地而起。这儿发生的变化,好像都集中在了这六七年里,翻天覆地的,以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速度。
其实影响这儿发展最大的因素,还是交通。前年重新划分管辖区域,这里被划进了市的管辖领域。市里头年就立马拨款给这里说要修马路。这会子可把大家给高兴的坏了,因为手里面也有些经济就也投进去修路了,毕竟大伙都觉得有路通到外面,干啥都方便了。母亲因为这件事特别欢喜。过去那些年,我们来外婆家只能做公交车,公交车总在天桥那段就停了,紧接着,我们必须在满是杂草的小径或者田埂上走上半个钟才能到达外婆家门口。后来我们买了车,但车子却开不进去,因为没有路。直到去年这儿终于开始修路,且至今年暑假很大一段都已经完工,如今去外婆家终于不要做一大堆准备工作了。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这儿买东西就是个棘手事。唯一一个来这卖东西的中年男人,每周也就来一次,卖的东西还少得可怜。我记得这儿一直有个“赶趟”的习俗,就是有个规定的日子,镇上会有一个大型活动,类似于现在的大型销售。在那一天里,外婆会和邻里相亲一起去镇上采购囤货。我好奇跟她去过一次,也就那一次,我觉得走得快颓废了,山路特别难走,又下过雨,后来回到家身上可能是遭了路边野草的骚扰红了一片,脚上还起了两个水泡,我当时心里无比期盼着这里立马有条大路通出去。现在有路了,这真的是件做梦都能笑醒的事儿。
自从有了大马路,到了收稻谷的季节,村里人就轻松了不少。以前大型的收割机进不来,全靠大伙集体劳动,帮这户家人干完再给那户家人干,顶着毒日头,汗流浃背,手里的活计就不曾间断。人手不够的时候,连写作业的小朋友也被叫去捡谷子。现在村里人每每提前那些过往,心里总是万分感慨,也多亏国家这些年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与与发展,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些年村里人多少赚了些钱,新房也建起来了,马路也修起来了,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突然想起一首经典的老歌——“房子大了电话响了,生活越来越好……”从我外婆家所在的这个小村落的变化,切实感受到了国家日益繁荣,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回想祖国走过的风雨历程,她宛若一株铿锵玫瑰,充满魅力地屹立于东方大陆,我愿我们都做那质朴勤劳的花匠,认真地呵护这一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