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餐桌上摆着一瓶“密州春”,突然想起苏轼也在那里呆过一段时间,便细细的思考起来。
历史中,正因为出了一个苏轼,才使的中国宋朝的文坛上从死气沉沉中透出了一点生气;也正因为写了一手无可挑剔的文章,才使得他的名字成了中国文学界的通用符号。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在文坛上,有千千万万的屈原;也有千千万万的陆游;更有千千万万的杜甫,但是在苏轼身前,也包括身后,却找不出第二个苏轼,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苏轼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是无上的。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天才,人生的道路却是极为坎坷不平。照理说,天才是应被器重的,可那时毕竟不比现在,一遇上人才马上就用。于是,因为苏轼那一手无可挑剔的文章便成了人们嫉妒并陷害他的原因。
在中国文坛上,有一个角落非常惹人注意,叫做“贬官文化”。而在“贬官文化”的下面,排着无数密密麻麻的名字,其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个字:苏东坡。
苏轼可谓是在贬官文化中被贬的最彻底的一位,毕竟文人就是文人,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官场里乌烟瘴气,岂是文人所待的地方?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冲了出来。当中有李白、韩愈、白居易、陶渊明等人,当然,还有最狼狈的一个苏轼。
我是很不喜欢王安石的,因为他不懂苏轼的价值,只是因为自己的变法,而将如此可爱的人贬了,还贬地那么干脆,贬得那么彻底——寻黄州去了。
苏轼的心情很坦荡,在黄州的他依然过得不错,当然这只是论心态,倘若是比生活条件,自然是不如在京都的时候,不过苏轼并不介意。
但是,黄州对于苏轼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曾诞生过三篇为后人广为传颂的的华章。
纵然苏轼怀赤壁怀错了地方(个人观点)。但那东去的大江,川流不息,马不停蹄,正如苏轼那永不停息的心,也正如他这坎坷的一生——出汴梁、过河南、度淮河、进湖北、抵黄州。
而在抵黄之前,苏轼却深陷于一个大坑里。
彷佛是命运要与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是一个叫“乌台诗狱”的案件,主人公便是苏轼。每一个受贬官文化影响的文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或悲凉,或壮烈,苏轼也不例外。
其实,在反对苏轼之外,也有不少接纳苏轼的人,当中有狱卒,有太后,有亲人,有朋友,甚至连自己的政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对神宗皇帝说:“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语罪人。”
但是,就算有如此多的正面人士,苏轼依然不安全,那么,这么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且让我们看看这群小人。
王珪,这位老人有一个很大的怪僻:自恋。他的文章虽说还能看得过去,但看多了就会发现是多么的无聊,因为他的文章总是在“金玉锦绣”这些字眼上绕,绕来绕去人们都感到厌烦了,他还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想必思想也好不到哪去。
还有李宜之,,他的身份就不如刚才那位老人家了,智力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那么,这么一个芝麻小官,是怎么对“乌台诗狱”做出“贡献”的呢?
一次,他在安徽灵璧县听说苏轼曾为当地的张氏园写了一篇记,其中这么写道:“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这是写劝人们不必热衷于做官的句子,于是凭这点,便揭发给皇帝。从中可以看出,前面说他“弱智”一点也不为过。
这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他无非就是想升官,就揭发苏轼,更令我心痛的是,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少见,且都是针对苏轼。
另外。又有一个人,沈括。这个对中国古代科学界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也曾陷害过苏轼。
如此的一个科学家,何以去陷害苏轼,究其原因:妒。
他(沈括)的人品很成问题。毕竟沈、苏二人还是好朋友,你揭发人家就是不对,更何况沈括所揭发的的诗句正式苏轼当日送给他的纪念。他曾听说神宗皇帝夸过苏轼,而沈括自己却写不出比苏轼好的文章来。于是乎,他不想让苏轼的地位高于自己,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人。
剩下的小人,多半是嫉妒,亦多半是政见,总之苏轼判得罪并不轻。
进监狱后,苏轼受的罪更重了,以至于他竟写了两首遗书给苏辙,有一首是这么写的: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雨夜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至于埋骨的地点,随便罢!
一位大文豪被打的遍体鳞伤,着实令人惋惜,而监狱就是一个挨打的地方,谁让你淡妆浓抹,谁让你乘风归去,谁让你密州出猎。活该!
但那群小人为何要把矛头一致指向苏轼呢?还得用苏辙的话来解释:“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的确,如果一个人成了“亢龙”,那么他马上就要有悔了。
其实在押着苏轼游行的时候,苏轼多次想投河自尽,但都被官兵拦住了,或许他们是有意,也或许是无意,我们都要感到庆幸,因为苏轼如果自杀成功,那么中国文坛将会损失一大部分的文明。
而路上的行人却不知道押着的是一位叱咤文坛的大文豪,有些人还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苏轼再示众,民族在丢脸。
到黄州后,苏轼注定要与这一片萧条而贫瘠的土地进行一次壮丽的对话。
而在黄州的一天。
当一缕神圣的光辉洒向这一片大地时。
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终于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