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读了一节小学语文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巴德·舒尔伯格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这个故事对我们日常教育有什么启发呢?我思考:⑴“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那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也需要“表扬”“激励”和“批评”“约束”两种方式的教育呢?如果需要,我认为“爱”是一切教育方式的基础,“极端”应该坚定不移的反对,过分的“表扬”和“批评”都不是真正的“爱”,都是一种“极端”行为;⑵作为教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让他(她)们明白“爱的环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如果身处逆境,要学会战胜困难、不屈不挠”,通过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宽容心,这样我们培养的才是一个健全的人;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教师、家长和及其他有教育影响的人是客观因素,因此,培养学生内在素养、内在品质是教育的关键,这就更加说明了“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⑷在新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应该全面、正确地理解先进理念,矫枉不能过正,否则我们就会出现“用错误的方法改正错误”,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⑸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无小事,教育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只要您细心研究就会发现都是那么博大精深,所以,对待教育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中的任何一个“次品”“残品”都是毁掉了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我们都应该思考“在目前的教育中,有没有‘次品’出现?哪是谁制造的?”;⑹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遇到有人埋怨(我也曾有过):部分学生是“软硬不吃”“朽木不可雕也”,也有人认为:教师对优等生付出的爱最多,然而得到“爱”的回报最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听听我们的教育家张志勇厅长的论述,您也许会得到答案——“如果我们每个老师,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都让一位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爱,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帮助,那么,一年下来,几年下来,我们会把自己的爱,自己的帮助传递给所有的学生的。由此,我们每位老师都会在我们教过的每位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那终身难忘的“印记”!我们的教育就会因此而真正呈现出教师光彩夺目的人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