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认识《哈利·波特》是缘于四年级时叶老师在课堂上的推荐,说这套书很有收藏价值。于是乎,班里掀起了“哈利`波特”的狂潮,逢面必谈,我一口气买了四本。今年暑假看完了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个陪伴了我六年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有些失落,像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去了远方,因此在买到这本大结局时犹豫了很久要不要读。然而,失落的同时又有一种历经人世沧桑的成熟感。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和许多童话故事一样,这个故事里也有一个“大坏蛋”——伏地魔,似乎很多对象为小孩子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消灭“大坏蛋”作为终极目标,诸如《超人奥特曼》、《美少女战士》……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当大英雄,与邪恶作斗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但《哈利·波特》不仅属于小孩子,也属于千千万万在社会上奔波的大人们。该书最大的特点是J.K.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想更能打动人的应该是书中体现出来的爱和友谊,是哈利的纯真、善良和勇敢。
正值夏天,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书页上留下稀稀疏疏的斑点,散发着古朴幽香的味道。偶尔想起自己的小学时光,形影不离的伙伴,叶老师推荐这套书时眉飞色舞的激动,甚至想起那些喜欢调皮捣蛋的同学。记得刚认识它不久,总有一种冲动要把现实生活当成书里的魔法世界,想象着自己某天也会收到霍格沃茨学院寄来的通知书,到车站买票会情不自禁地寻找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来到学校会在潜意识里把与书中人物性格相像的同学等同起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某天在小荷看到一篇文章《冰是睡着的水》,讲的是一个人失去“本心”到寻找“本心”的过程,最后“我”发现原来“本心”一直站在“我”的后面,只是“我”不曾回头。在投向书页的那几缕阳光中,我看到了来时的路。拥有一份童心,J.K才能写出这部近乎于里程碑式的作品,迈克尔·杰克逊才能唱出打动世人的歌。忽然想起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打趣说:“如果这个世界连小孩子都是邪恶的,那就没有什么是美好的了。”
朋友说她对《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邓布利多的死不能接受,其实我在前面的阅读中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邓布利多活不久了。《哈利波特》去除那些神奇绝伦的魔法外实际上就是一本讲成长的故事。关于成长,JK罗琳和我们的
郑渊洁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要蔑视权威、独立自主。而邓布利多正面形象中的最高权威,只有邓布利多死了,哈利才能真正成长起来,真正一个人面对邪恶战斗。
有人说童年是纯真的,社会是残酷的。我不喜欢那么早预见未来,即使前方是一片危机四伏、变幻莫测的森林,我们还是要勇敢地走下去。正如哈利在打败伏地魔之前,他并不知道究竟谁会死在谁的手上。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春天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等候……”那是初一的歌唱比赛,我们班选的歌曲是《心愿》。门被藤蔓缠绕着,无数人站在门外通过树叶的缝隙向里窥探,拨开树叶,带着本心出发,一条清晰的小路,路旁有数不完的风景,有些花儿已经远去了,而前方的路愈远愈模糊,但正如邓布利多所说,“他们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哈利·波特》永远是那只忠诚的凤凰,尾随其后……
P.S.看到这张《哈利·波特》的影照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楼梯、书本、鞋子、围巾。叶老师说看电影远不如看原著好,电影中的凤凰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华丽,“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只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