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当然也有人称为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无论怎么称呼,在五彩缤纷的百花之中,菊花则成了秋天的代表,总之,独立于秋的菊花都是秋天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菊花,以清雅和恬淡而博得人们的喜爱。菊花,以坚贞和高洁而赢得人们的赞赏。 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之寓意。中国素来就有九月九日重阳节赏菊的习俗,九月也被古人称为菊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里的诗句。
菊花,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牡丹斗艳,不与荷花争夏,却盛开于百花凋零之后的秋天,菊花,在萧杀的秋天里独自呈现出生命的芬芳。菊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菊花,被中国文人赋予了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情操。
菊花,似乎早已与文人骚客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成了历代诗人词客的最爱。唐朝诗人元稹就写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恬淡、高雅、脱俗,是高士和隐逸者的精神寄托,晋陶渊明就曾经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作者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和洒脱逸致的心境。
菊花,是中国历代诗人词客吟诗作词的首选对象,也是文人骚客笔下经常选取的素材,同时还是丹青妙手取材的对象。菊花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自我写照。古往今来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就枚不胜举。
菊花,给予了盛唐时期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而同成为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和唐 代诗人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却对菊花溢满了赞美之意。
唐朝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仅表现出对菊花的偏爱,同时赞美了菊花历经风 霜而不凋的坚贞品格。而宋代郑思肖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则通过描写寒菊不与百花同时开放,表现出菊花不随俗不媚俗,傲骨凌霜的品格。
菊花,坚毅、高傲、高洁、清高,傲霜而开,以傲霜凌寒而著称。苏东坡的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隐喻了自己的思想情操。
菊花总是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少年时期的黄巢却是突发奇想,另辟蹊径,居然异想天开地想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开放。“他年我若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的另外三首《咏菊》诗表现出菊花的坚毅、高洁、清高、孤芳自赏,自得其乐,自我陶醉。
而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菊花诗更是联想丰富,寓意新颖,辞藻伟壮,意境瑰丽。借花言志,以花抒情,豪气冲天,斗志昂扬,全诗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势以及全新的思想境界和不同凡响的艺术风格,不仅写出了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同时显示出作者不一般气魄和胆略,这首写菊的菊花诗要比任何一首菊花的气势都要来得高,历来被称为菊花诗之最。
可是一向被文人雅士称为高雅、高洁的菊花,被诗人词客称道为不畏风霜的菊花在李清照笔下却是另一番境况,缠绵悱恻,居然“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一丛菊花寄相思,溢满了李清照的相思之情。菊花已经很瘦了,可惜人还比菊花还要瘦。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是因为人相思的缘故罢了。而另一位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菊花诗》“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却是表现出誓与世俗礼教抗争的精神以及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一代女革命家秋瑾的这首菊花诗却运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道出了菊花刚强、纯洁,借菊花表明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饱满的革命热情。
红楼梦中十二首菊花诗,却是借助菊花道出了写菊人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心性,不一样的品性,同时还喻隐着红楼梦十二金钗的不一样的命运结局。
绽放于秋风寒霜中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却透着平凡质朴的生机蓬勃,而革命家陈毅的《秋菊》诗,其内容是:“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不仅给人以力量,而且充满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