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里,朱医生的身影总是与那间熟悉的社区诊所紧紧相连。每次生病,母亲都会牵着我的手,穿过熟悉的街道,走进那间温馨的社康。朱医生慈祥的笑容和那句不变的问候“宝贝,又有哪里不舒服了?”,总是能让我感到安心。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些曾经觉得温暖的话语,渐渐被我视为一种“唠叨”。
记得有一次感冒,朱医生照例询问我的体重,并一如既往地叮嘱我“多吃蔬菜、多吃肉、多运动”。我虽然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有些不耐烦,认为他的话有些过于“老套”。直到有一天,朱医生休假,我找了另一位医生看病,才发现自己竟有些怀念起朱医生的“唠叨”。
是什么让我如此怀念?那位新医生医术精湛,诊疗过程也十分高效,但我却感到少了些什么。后来,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怀念的是朱医生那份对病人的关心和耐心。他总是会仔细询问我的病情,并给出许多生活上的建议,而不仅仅是开药打针。
想起小时候,哥哥爱咬指甲,无论父母怎么劝说,他都改不了这个坏习惯。但朱医生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哥哥彻底改掉了这个毛病。朱医生看着哥哥被咬得红肿的指甲,语重心长地说:“来,宝贝,把你的手给我看看。你要改掉这个习惯,指甲和肉皮都被你咬没了,细菌怎么能不找你!”哥哥听了,顿时羞红了脸,从此再也没有咬过指甲。
如今,我已长大,也搬离了原来的住处,但朱医生的形象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我开始明白,那些曾经让我不耐烦的“唠叨”,其实蕴含着深深的关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这样的唠叨显得尤为珍贵。
指导老师:刘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