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的机器人课堂上,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一台“自动安检机”。这种“自动安检机”与我曾经在机场和火车站见过的大型安检机截然不同。根据我阅读积累的知识来看,大型安检机有可能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探测出乘客包裹中的可疑物品的。如果工作人员当场发现有可疑物品,就会要求乘客打开包裹进行查验;而我今晚制作的“安检机”可是全自动检测的,它是根据对物体光值的感应来进行检测的。如果感应到光值大于设定数值,安检机就会停止正常运转,并能自动反转,实现筛查出无法过关的物品功能。
要实现这一功能,学习安检机编程是一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编辑程序时,我先设定让马达正常运转的模块,然后设定“颜色传感器”模块光值,如果色块光值大于40,“颜色传感器”就会识别,并向马达发出指令,让马达反转;反之,马达就会正转。
这个色块光值数的设定可不是随意编写的,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反复、严谨的实验才能确定下来,差一点都达不到“颜色传感器”的检测要求。我先后把光值数设定为35、36、37、38、39等不同数值,并前前后后观察了五次“颜色传感器”的识别能力,发现它始终不能有效鉴别出需要检测的物体,直到光值被调试到40的时候,传感器终于能检测出红、白、黄三种颜色了,并能向马达发出“嘀嘀”的警报指令,让马达自行反转,实现了“自动”安检机的设计目的。
这堂课,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编程,还教授了我:在每一次的动手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字、每一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