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的问题。
现在上海。市人们都在做垃圾分类的工作,不管你是走在繁华热闹的大街上,还是走在冷冷清清的小巷中,随处可见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竟然垃圾桶是随处可见的,那也就是说明上海人很重视垃圾分类的工作。但很多过路人还会有谁走哪去的习惯,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我想应该是大家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还不够深吧!那怎样才能深入的了解垃圾分类呢?垃圾是否能变废为宝呢?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变废为宝又有什么好处呢? 二,调查方案。 1,询问过路人知不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
2,上网查资料。
3,去图书馆查看有关书籍。
三,调查结果。
1,了解垃圾分类的有73%,青少年有47%,中年人有37%,老年人有16%,由此可见,青少年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大于中年人和老年人。
2,上海市的垃圾主要有,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湿垃圾是会腐烂的垃圾是垃圾也是有机垃圾,指日常生活垃圾中可分解的有机物质,包括食物残渣,菜根菜叶,动物蹄角,瓜皮果屑,蛋壳,鱼鳞,蛋壳,毛发,植物枝干,树叶,杂草,动物尸体,畜生粪便等等。干垃圾指,废弃的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的,还包括报废车辆,家电,家具,装修废弃物等大型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及本双和其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包括报纸,杂志,书本,各种包装用纸的塑料,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塑料杯及矿泉水杯。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在自然情况下易分解的有果皮,菜叶,剩菜剩饭,饭后垃圾等。不易分解的就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包括油漆颜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的。这些物品如果随意丢弃,会严重影响环境,产生危险,我们应该及时的将此类垃圾丢进不可回收垃圾桶。
四,上海垃圾分类的演变。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开始独立收集废玻璃盖,废电池。2000年,上海正式提出垃圾分类概念,当时的分类方法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2002年,上海实行嗯。“一市两制”。在焚烧厂服务的地区,垃圾分为可本着不可焚烧,废玻璃和有害四种。2007年分类标准改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其它,废玻璃和有害垃圾。2010年世博会后,垃圾分类标准再次改变,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和有害垃圾(已经和现在的模式比较接近了)。2011年,上海启动以干湿分类为基础的2+x模式,也就是说鼓励大家先把干湿垃圾分开,其他的可以根据处理能力再分。2014年,上海出台《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明确将居民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种,这个方法沿用至今。
五,总结。
垃圾能变废为宝。有些垃圾是通过回收加工后直接利用。有些垃圾是回收,分类,压缩,变形,融化,制造出新的耐用品。垃圾能够变成新纸,新铅笔,新陶艺的艺术品等。垃圾变废为宝,能美化环境,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节约人类的材料,节约人类的能源。比如,用生料直接制作玻璃比旧玻璃融化的温度高的多。我坚信,垃圾分类在两年内一定会普及全国,甚至普及全球。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垃圾分类,认识垃圾分类,实践垃圾分类,那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干净舒适,让我们的身体健康起来。既然垃圾是有价值的。还不如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好垃圾分类,共同建造美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