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王祉怡 著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犹如一幅长篇画卷,在历史的长河里,它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尝试都化作点点彩墨,最终勾勒出壮丽雄浑的巨作。其间,从1921年建党到1927年武装起义以及其后斗争的这部分历史更是一段意义非凡、值得称颂的峥嵘岁月。为了能够对该时期中共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层次的了解,我与同班其他六位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在这金秋十月一道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浏览陈列物件、倾听党员故事、学习中共精神。
“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还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两年前成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网络上列举的一众盛名使这座纪念馆给我们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好似它离我们遥不可及;然实际上,当我们真正来到这里站在它面前时,才感受到它并非脑海中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疏离,反倒多出一份身处闹市中却不被惊扰的宁静与亲和。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踏进了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灰色的建筑,也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两侧厚重的砖墙已被层层爬山虎覆盖,风一吹过便跳起了好看的舞蹈。通向纪念楼的大路的左手边,一排起义将领的塑像迅速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让人内心不由得产生一股肃敬之情。迈入一楼大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杆长枪,铜褐色的巨大模型矗立在场中心,大概是三层楼的高度。枪口朝上直指云霄,颇有一番子弹呼啸而出欲将敌人穿膛破肚的气势。身后围绕的是镌刻在半环形墙壁上的铜质浮雕画,刻画了当年广大将士在共产党的引领下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事业奋勇抗争的局面,画面中的士官们神色坚毅、表情凝重,蹙着眉峰,张大了嘴,仿佛正在吼着“必胜”二字。回想当年,周恩来总理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一声下令,让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并通过这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大厅右前方有一扇小门,穿过去便能够看到正式展厅——玻璃柜沿着墙壁的走向码放的整整齐齐,正上方投射下一束束光洒落在各个柜台上。展示柜上面的墙壁是对应历史阶段的介绍,帮助我们更接近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我看见一柄长锄和一把号角。锄头呈铁灰色,比成年人的一只手臂略长一点,大概是因为长期被用于劳作吧,手握着的最顶端已然生出斑斑驳驳的剥落的痕迹;锄尖部分也在风吹日晒中颜色逐步变浅、变细。号角与锄头相比就不一样了,这些年过来依旧是金光闪闪,喇叭口朝天放,手柄上系了一根红丝带,让我不禁联想起小时候在纪录片里看到过的小战士一手叉腰一手举号角的画面。两件旧物摆放在一起,我大悟,这所说明的,不就象征着党与人民之间的纽带吗?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前有一战胜利却遭受不平等待遇,后有五四之火燃遍中原,外有西方帝国主义无尽压迫,内有北洋政府腐朽堕落,国土岌岌可危,人民苦不堪言。既然水深火热已如此,不如触底反弹,勇起反抗,努力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国寻找一条光明的出路!于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2人,代表着全国50余名党员,毛泽东作为长沙小组也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因30日晚受到租借巡捕的搜查,大会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厅。位于中间的是一个一人来高的展台,白布基底上静静躺着一块已经叠好的米黄色浅棕竖纹的旧被单,以及一盏生了锈的老油灯。旁边立了讲解牌,我凑上前欲将它们的身世一瞧究竟。原来,这些物品都是当年中共成立不久,党员进行地下活动时用过的物件。如果它们有年龄的话,应该也可以算是耄耋老者了吧!陪着当时的党员们一起生活,为他们照亮夜晚的路,指明前行的方向。即便敌情凶险,也绝不会畏惧。
小厅内墙壁上有一块被红木画框装裱的地方,里面陈列了两册报刊,纸页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泛黄。一本是由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办的《红灯》周刊,以鲜明的观点揭露了黑暗势力,支持进步力量,在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张是发表在《红灯》上的一篇文章——袁玉冰的《南昌市民暴动》。1927年4月2日,南昌数千群众愤怒捣毁国民党右派把持的江西省党部,捉拿AB团头目。袁玉冰作为中国共产党江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怀着激愤交加的心情挥笔著下了此文。纸张虽已旧,但上面的文字句句凌厉,把对右派势力叛变、独裁、勾结的痛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呐喊,发人深思。
跟着指向标走,转角处竟隐隐约约闪着幽蓝色的光,乍一瞥可把我和我的同伴们吓了一大跳。结果一看,发现是一幅场景还原,那若隐若现的蓝光只不过为了更贴近天明时分的景象而已。护栏下安装了一长排农村常见的砖瓦平房,三四个我方士兵趴在屋檐上,架着冲锋枪,全神贯注地目视前方,要将敌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耳畔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知了叫,眼前的小院里未见一名老百姓的身影,模拟出的树叶风刮之后的沙沙响,看似安静和谐,实则暗流涌动。
上楼。拐角的地方树了一块大模型板,上面写着“井冈山会师路线图”。崇山峻岭之间标出的是当时会师的路线。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毛泽东派何长工到湘南、粤北去寻找朱德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在江西、福建、广东边境坚持斗争,听说毛泽东已经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便派毛泽覃前去联系。几经周折,两支革命武装终于取得了联系。1928年4月28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二楼的展览规模相比之下更为宏大,取名为“群英耀中华”——如果说一楼更多的是用来介绍20年代的大小事件的话,那么二楼则把中心放在了“群英”身上——在寸寸山河中抛头颅洒热血、甘身先士卒的文武英杰们。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南昌起义不仅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同时也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南昌起义将士逐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将帅。他们身上所凝聚和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八一起义以来,共产党人不畏艰苦、砥砺前行。从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到“反围剿”,从遵义会议“纠左立毛”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延安整风到雄狮过江,哪一步不是党员战士们穷尽血与汗拼出来的?解放战争本不占优势,愣是在我方的巧计和精兵下生生扭转了局面。共产党,怎能不说你是中国历史上诞生出的一个奇迹?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号召全国上下坚定理想信念,以更昂扬的斗志迎接困难挑战,走好新的长征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是日新月异——经济高速腾飞,全民努力向“全面小康”目标奔去;文化世界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社会保障系统日益完善,给人们带来安全感…种种现象,都在陈述:“我们的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了!”然而,万事万物无绝对完美,在一派欣欣向荣之中也不免有缺憾的存在,而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正确的方案之外还必须“坚持”。我们学习长征精神,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坚持,更好地把惠及人民的小康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旧唐书·魏徵传》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瞻仰过去是为了可以更加踏实地驻足今日,以史为鉴是为了可以更加高远地展望未来。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的不只是先烈,还有先人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至上精神。未来已来,让我们携手共习,以此作则,再接再厉,创造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