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议论文阅读指导

“养成系”偶像背景下粉丝“互骂”或成常态


天网恢恢

  随着粉丝经济的完善,粉丝参与“养成系”偶像制作的过程,以及偶像对于粉丝经济的依赖,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偶像-粉丝关系,不健康的偶像粉丝关系会阻碍偶像及其经纪公司对于粉丝的正面引导。
        xu-sy19@mails.tsinghua.edu.cn
  从张国荣与谭咏麟的粉丝冲突开始,粉丝这一群体的强大力量即为人们所震撼。近期发生的肖战粉丝集体举报AO3网站,并以其日期被命名“二二七大团结”事件,再次向我们展示了粉丝群体巨大的破坏力以及一些其他群体对于粉丝圈亚文化的不理解与厌恶。目前我国近6亿的网红粉丝以及层出不穷的千万粉丝数的偶像也使得这种亚文化具有了较高的研究价值。由此也就引出了不少疑问——粉丝冲突为何如此频繁、激烈、影响面大,是其他领域所不曾见的?偶像作为粉丝的“榜样”,为何不对粉丝群体进行引导?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必须要首先理解清楚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以及我们要研究的粉丝群体本身。
  一、认识粉丝群体
  粉丝,其得名来源是英语单词“fans”,fanatic的缩写形式,其本意是狂热、入迷的意思。这也给予了粉丝一个定义,即对于某些事物有着强烈的、狂热的、无法抑制的喜爱及支持的人。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养成系”偶像大背景下的粉丝,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以年龄来划分,大多数粉丝集中在17岁到23岁的年龄段之间,考虑到时间与精力,部分12-16岁的粉丝也可能成为粉丝行为的主力军。可以说这个群体是偏低龄化的、较幼稚不够成熟的。
  除了低龄化,粉丝群体表现出的是内部结构的多元化与阶级性。对于一个偶像团体,有“团粉”,即喜欢整个团体,有“唯粉”,即喜欢团体中的某一个明星,也有“CP粉”,即喜欢整个团体中的两个人。除此之外,即使是对于同一个偶像,粉丝喜欢的理由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有颜值粉、实力粉等等。
  第三个特征是其内部认同性与分辨性(discrimination)。根据马竹音的研究,“粉丝的消费是粉丝群体区分和认同的基础。”约翰·费斯克也表明分辨性是粉丝群体的一大特征,是界限明确的——我是粉丝,而你不是。而这种认同感与消费有关,现在加入一个粉丝群体也不容易,需要坚持为偶像刷数据、打榜、控评,并且至少购买过价值多少多少的偶像代言的产品等。同一个粉丝群体有同样的消费行为,粉丝通过对偶像的付出与消费增进了粉丝群体间的相互认同和归属感。
  第四个特征是生产力与参与性。粉丝的生产力被约翰费斯克划归为了“符号生产力”、“声明生产力”和“文本生产力”三个领域,粉丝通过生产行为获得快感,拉近与偶像的距离,并且会有“明星是由其粉丝建构出来的,并完全因为粉丝才成为明星”这种观点。
  二、粉丝偶像关系
  在明确了粉丝群体的画像后,接下来要知道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本文关注的是通过真人秀出道的一系列“养成系”偶像。在“养成系”的真人秀中,粉丝一人一票,选手的出道权就掌握在每个真人秀节目观众的手中,赋予了他们一种使命。这也是“养成”的来源——能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生活当中,并产生和与偶像共同成长的参与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粉丝和偶像的关系连接更加密切,或者说,粉丝对偶像拥有更大的控制力,因为虽然偶像是其经纪公司进行包装打造,但其能否成功出道,PICK权在粉丝们手中。
  粉丝在喜欢上偶像的过程中,可能是被颜值、情商、才华等品质所打动,进而搜索偶像的信息为他付出等,实际上粉丝对偶像的关系就是一种情感或精神寄托,是对偶像的一种理想投射,在崇拜的偶像身上看到理想中的自己的品质,从而伴随偶像一同成长。粉丝在“粉”上偶像之后,为了表达自己的身份、获得群体认同感,会花费很多的精力进行偶像相关的付出——例如控评、打榜、反黑、公益等行为。
  而偶像对粉丝的关系则还涉及到资本的控制问题。由于粉丝群体具有消费热诚的特性,通过消费实现认同,所以自然会有资本来收割这一批消费者。前期的真人秀、综艺节目提高明星偶像的曝光度,吸引粉丝,最后依靠艺人发行的作品、周边、演唱会、代言广告实现这些流量关注的变现。偶像作为粉丝挑选出来的情感寄托,必须符合粉丝所期待的人设。因为粉丝是其背后资本一切收入的最终来源,而现在的养成系节目使粉丝从“消费者”变成“制作人”,故粉丝的话语权在偶-粉关系中正在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偶像粉丝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特征。蔡叶枫将其概括为“偶像低龄化”、“养成社交化”和“粉丝中心化”三个特点。
  而这种粉丝中心化实际上暗示了一种畸形的偶-粉关系。偶像被异化成了工具,只要能吸引粉丝赚钱就是成功的工具;粉丝对偶像的全程成长陪伴则导致了粉丝对偶像的高要求和控制权。偶像既期待粉丝的狂热又期待粉丝的理智;既惧怕粉丝的指点控制又惧怕粉丝的一别两宽即这种畸形关系的体现。
  三、粉丝“互骂”缘由
  粉丝的“互骂”缘由多种多样,有营销号受经纪公司委托故意炒作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粉丝自身引起的。大的起因可能是选秀节目为争取出道而互相PK,通过挖掘其他粉丝的黑料而为自己的粉丝获得PICK;或者是成团的第一二名之争,吴宣仪和孟美岐的粉丝之战就是一个例子;或者是因为组合团队在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公平导致的粉丝“互骂”,小到某某的广告代言更多、镜头更多,但凡有涉及偶像的利益冲突都可能成为粉丝“互骂”的起因,这也是第一节中粉丝结构多元化,不同唯粉利益冲突多导致的。
  
  四、公司偶像引导无法实现的原因
  粉丝的行为本身都是为了维护偶像利益,同时是一种参与性的粉丝活动,提升粉丝群的认同的行为。引导与管理首先是可能导致大量脱粉以及回踩的问题。由于粉丝对偶像更多的是一种寄托关系,是对偶像的一种理想投射,偶像表达对粉丝行为的不满直接打破粉丝的精神寄托,会对自己长期以来的付出感到失望和愤怒,最终导致粉丝纷纷脱粉,并且对偶像群体的反踩。这是偶像-粉丝畸形关系下的一个结果,粉丝在用其行为表达爱和崇拜,偶像无法“不领情”。而这种关系阻碍了偶像去发声引导自己的粉丝。
  
  其次偶像群体缺乏引导是因为粉丝对骂行为其实是强化粉丝忠诚度的过程,是对自己有利的过程。能够为了偶像疯狂转发控评反黑对骂的粉丝都是“核心粉”。而且,在对抗负面舆论的过程中,反而是粉丝们内部团结的一个过程。在与“黑粉”、“压力”的抵抗下,粉丝“作为群体中的一份子,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更加的明确和清晰,对群体的认同感也不断的在增强。”可以说,“虐粉”的这种行为也在凝聚、稳固粉丝团体本身。偶像是乐于看到这一过程的,又担心在引导粉丝的路上失去真正喜爱自己的核心粉丝,这也导致了偶像们一定程度上的沉默。
  最后,公司能否承担引导任务呢?由于粉丝的对骂会败坏路人对该明星的观感,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什么不出手呢?这也是上文所说的粉丝内部的多元化和阶级性导致的,很多时候是一个团中不同唯粉之间的利益斗争,因为另一个明星获得了更多资源而进行斗争。公司对于资源的协调总会导致相对的不均引发粉丝不满,故单纯的言语和解无法解决矛盾的根本。
  五、粉丝自我缓和难以实现的原因
  粉丝的“互骂”互黑只会对双方都不利,那么粉丝自我能否缓和冲突呢?之前提到粉丝“互骂”来源于利益冲突,其难以用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因固然有粉丝群体不成熟不理智的因素,也有偶-粉关系和粉丝群体的认同因素在里面。由于粉丝和偶像是共同成长的一个关系,同时偶像又是粉丝群体最最理想的情感寄托,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在某些程度上,偶像利益甚至高出粉丝自身利益,这也导致了言语较为激烈,粉丝“守卫偶像”的态度之坚决。又由于这种“辩护”以偶像为纽带,粉丝个人之间的争论往往上会升到粉丝群体的大规模。也许有人会问,粉丝公益不是可以传播正能量?确实,但这与粉圈的“互骂”互黑并无直接关系,因为“互骂”的起因并非偶像不做公益,公益也无法解决“互骂”涉及的利益之争。
  六、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粉丝具有低龄化、阶级多元化这两个特点,导致了粉丝不成熟,内部矛盾多,进而出现了频繁“互骂”的现象;而认同性与分辨性、生产力与参与性这两个特点则形成了独特的资本造星时代与“养成系”偶像的大背景,解释了粉丝对于偶像的特殊情感、粉丝群体的形成与粉丝对偶像利益维护的原因。而随着粉丝经济的完善,粉丝参与“养成系”偶像制作的过程,以及偶像对于粉丝经济的依赖,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偶像-粉丝关系。当路人或其他粉丝与某一特定粉丝群体因为单纯反感或利益冲突而不满,发生冲突、“互骂”时,不健康的偶像粉丝关系会阻碍偶像及其经纪公司对于粉丝的正面引导,粉丝群体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性也会阻碍粉丝群体“互骂”缓解的过程。肖战“二二七”事件不过是粉丝不理性与内部“cp粉”“唯粉”冲突的一个特定表现事件而已,类似的程度较低的事件每周都在上演。在缺乏体制外干预的情况下,基于粉丝自身特点与偶-粉关系的作用,粉丝圈的“互骂”或将成常态化。而将“互骂”现象的责任单纯推给粉丝网络暴力或偶像和公司不作为都是不客观的。目前国家广电考虑到观看真人秀节目大多都是低龄化的粉丝群体,已对偶像养成节目做了诸多管理和限制,要求节目进行合适的引导,在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等多方面进行审核评估。但要彻底改善网络环境追星环境,整治“互骂”的常态化趋势,也许还得从偶像粉丝关系入手。
  
  
参考文献
巩婧妤,《“偶像养成”粉丝产业中的文化权力关系研究——以养成类真人秀目<偶像练习生>为例》,转引自宫承波,徐晓宁,《新传媒 2018.1》,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年,第190-194页。
黄湘宜,2018,《基于参与式文化的粉丝行为研究——以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受众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
贾巴春阳,2019,《微博上粉丝脱粉回踩偶像现象的心理学思考——以“陈学冬被脱粉回踩事件”为例》,《东南传播》第12期。
梁静,2019,《网络粉丝社群的权力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
马竹音,2009,《粉丝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2018年》,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8年第6期)》,2018年。
施蓉君,2019,《养成系偶像的粉丝文化研究——以火箭少女101的粉丝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
孙雨田,2016,《“养成”系偶像的粉丝文化研究--以TFBOYS粉丝为个例》,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
王钦,2019,《微博空间下粉丝的生产及身份认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
王莹莹,2019,《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
约翰·费斯克,2008,《粉丝的文化经济》,陆道夫译,《世界电影》,第6期。
 
 
位置:发表区 年级:大学1 关键字:
作文id:889396 来源:原创 字数:4179 投稿日期:2021-6-10 16:43:38 点击:
  DANXUE 点评

推荐3星:[DANXUE]2021-6-15 21:01:44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养成文明好习惯争当文明好公民545字
阅读习惯养成记776字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615字
吃货养成法382字
养成·习惯·行为·心态579字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