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78年编钟出土的时候,对我来说编钟就是我们随州人骄傲。
编钟是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闪亮问世,重放异彩。一时间举世瞩目,国人为之骄傲,世人为之倾倒。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1977年秋,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该墓。1978年3月,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联合勘探,5月上旬开始挖掘,6月底野外清理首战告捷。通过出土博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该地宫似一座超豪华的“三室一厅”,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大约是墓主人的音乐室、礼宾接待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在东室通往中厅的门洞处置放狗棺一具。地宫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距地表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达500立方米。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努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努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湖北省内历年来发掘的战国墓葬数以千计,规模最大而又有确切年代的唯此一座。其墓葬气势之弘,出土文物之多,制作之精美,稀世之珍贵,保存之完好,以及铭文资料之丰富,都是同期墓葬中所罕见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为见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为国宝。
曾侯乙墓,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尤如一座地下音乐宫殿。宽敞的中室,是“钟鸣鼎食”的“正殿”,礼乐之器,陈悬井然。一套编钟沿南壁和西壁立架巍然耸立;一套编磬沿北壁立安放;一架建鼓沿东壁高树青铜座上;
东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寝宫”内演奏“琴瑟之音”轻音乐团。“寝宫”和类似“后院”的西室,二十一具彩绘棺里息卧着十三至二十五岁的少女,可能是表演乐舞的“女乐”,连同乐器,一道殉葬。
北室,还陈放着三件专供盛放石盘的漆木匣。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粱,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构,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拆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十九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十一件、无枚甬钟一组十二件、长枚甬钟一组十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十二件、另有鎛钟一件。其最大者,通长153.4厘米,重203.6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两千五百公斤。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镀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甬钟均有一面钲间刻“曾侯乙乍(作)时(持)”,标记着钟的主人。甬钟、钮钟的标音,均在钟体一面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依姑洗均(C调)记写着各钟所发乐音的阶名或音名。甬钟另一面钲间、鼓部还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论叙各钟的乐音所属律名、阶名、变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国间的称谓对应关系。件件保存完好,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且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闹幸簟⑶宕嗝髁恋母咭?,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以至七声音阶乐曲;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钟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划,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lt;BR>
这套编钟的击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7字形小木槌,当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掌奏中层的三组钟,并兼顾上层钮钟,主奏旋律。两件长215厘米、??.6厘米的彩绘大棒,由两人分执,掌奏下层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馓自煨妥彻邸?浔钙肴⒁袅谐涫怠⒁羝底既返拇笮捅嘀樱笆夜糯嘀又睿⒁云涫恐啵熘4嬷茫袈芍粲蛑悖羯溃致擅闹涔螅恢型庾摇⒀д叱浦跋∈勒浔Α薄ⅰ肮糯澜绲牡诎舜笃婀邸保恰熬袷澜绲氖ド健保拔拿鞴殴南笳鳌薄?lt;BR>
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的一套编磬,是古编磬中的杰出代表。青铜镏金的磬架,高1.09米、宽2.15米,呈单面变层结构。一对集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一体的怪兽铜立柱,咬合着两根铜杆,杆底等距焊铸铜环,以挂磬钩。三十二石磬次序悬挂,与之相映成趣。据研究,全架编磬原有四十一块,每磬发一音,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个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独具特色。磬块上亦有与钟铭相通的墨书和刻文,内容是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其精美的磬架、众多的磬块、明确的编悬状态、完备的配件?ㄍ鲇凶绊嘀缓晚嚅常┪窠黾V柿现饕鞘已?捻嗫椋羯宄河琶溃鹊苯竦哪厩俑杏嘣希戎由油该鳌K故玖巳霭硕鹊囊衾址缑玻岣坏陌胍粝允玖诵醋鞯墓δ堋K氡嘀雍献啵嫖浇鹗朊枚8镜氖瞧渲械淖罡咭艟褂敫智俚淖钌弦患℅8)相同。充分反映了古代磬氏设计制造定音乐器的成就,扩大了我们对古代宫廷队音域范围的视野。
同墓出土的古乐器还有建鼓,这是迄今见到的最早同类实物,琴(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篪,都是首次发现的几种早已失传的乐器。其中的排箫,是由十三根竹质箫管编排而成的“排箫”,它因长短有序的箫管而形若鸟之单翼。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使用这种乐器。这两件古箫在未脱水的情况下,其中一件有七、八个箫管能够吹奏出乐音,音阶结构已超出五声。篪是一种竹质横吹管乐器。以前,人们仅据文献中互有出入的记载,难以详其形制。该墓出土的篪,一件长29.3厘米,一件长30.2厘米;两者均以一节竹管制成,两端管口封闭,管身开有吹孔一、出音孔一、指孔五;通体以黑漆为地,以朱、黄色绕管线描绘纹。三角雷纹和变形菱纹。用其复制品,可吹奏出超出五声的音阶结构。
笙是由古沿用至今的一种管乐器。曾侯乙笙分十二、十四、十八簧三种,均为匏斗、芦竹笙管、芦竹簧片制成。笙簧因音频高低而大小不一,框与舌间的缝隙细于发丝,做工十分精细,仿制中,知其声音细小,但古朴典雅,特别细腻迷人。
因弦腐而失音的琴瑟,均保存着完好的躯体。仿制中,可品味出其原有的浓郁韵味。曾侯乙墓出土的这批编钟、编磬、建鼓、瑟、琴、笙、排箫、篪等8种乐器,共125件,还有与部分乐器配用的击奏工具12件,各种构件、附件1714件。可分打击、吹奏、弹拨三类。数量多、种类全、制作精、保存好,是世界音乐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湖北省内历年来发掘的战国墓葬数以千计,规模最大而又有确切年代的唯此一座。其墓葬气势之弘,出土文物之多,制作之精美,稀世之珍贵,保存之完好,以及铭文资料之丰富,都是同期墓葬中所罕见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