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经验谈阅读指导

论抛锚式作文教学


锦缠街小学 苏洪波

  所谓抛锚式作文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锚”(提出一个问题情境或一个个案),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从而获得个人体验,然后以此为作文平台,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它在本质上强调作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仿”出来或凭想当然地“想”出来的。
  
  
  论抛锚式作文教学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抛锚式教学是深受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型。研究开发该模式的是美国温特比尔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Vanderbilt University’s Peabody College of Education)的学习技术中心(The Learning Technology Center,简称LTC),布朗斯福特是这一团队的代表人物。这种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按:为了排除学习障碍而根据需要在某一主题教学中插入的与该主题相关的辅助性知识信息的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1]抛锚式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帮助学生独立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问题意识作用显著。  
  我们知道,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创新。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2]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抛锚式教学在这方面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在抛锚式教学理论的启发下,笔者提出了抛锚式作文教学这一课题,试图通过对抛锚式作文教学问题的探讨帮助教师革除当前作文教学中的某些弊端,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  
     
  一、   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所谓抛锚式作文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锚”(提出一个问题情境或一个个案),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从而获得个人体验,然后以此为作文平台,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它在本质上强调作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仿”出来或凭想当然地“想”出来的。在抛锚式作文教学中,学生首先到真实的环境中,到现实的世界里去聆听、去接触、去感受、去发现(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获得作文素材),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尤其是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更不是自己凭经验(如某些范文、作文选中的故事)的空想和编造。尽管抛锚式作文并不排斥想像,但想像一定是建立在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方面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3]这两个方面都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的重要性,而抛锚式作文教学正是抓住了“实践”这一语文课程的“牛鼻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当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获得足够的作文素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这些素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作文写作。  
  (二)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决定了抛锚式作文教学的特征。抛锚式作文教学是问题指引下的作文教学,因此,作文目标的指引性、成文过程的亲历性等,是抛锚式作文教学的本质特性。具体来说,抛锚式作文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作文目标的指引性  
  抛锚式作文教学非常重视“锚”的设计。这个“锚”可以是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其他任务情境。学生按照“锚”的指引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作文的体验。我们说,学生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成功。“锚”的作用也正在于此。所谓作文目标的指引性,一方面是指教师所设计的“锚”能让学生感到有趣味,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是指通过教师设计的“锚”(任务),学生能确立各自的目标,即要解决的问题,并自主地选择能达到该目标的适当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元学习能力(即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任务完成了,作文也就有了话题,再进行习作也就不难了。这里要区分一下情境作文和抛锚式作文的不同,情境作文一般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来写作文,而抛锚式作文是根据完成任务的过程,以该过程为话题进行作文,而不必一定记录完成任务的情境。  
  2、作文内容的多维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研究,习惯于语文学科内在的读写研究,以作文教学来说,主要是围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反复训练,而议论文则多半是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方式,说明文又往往是只对日常生活中一般事物或事理作简单的说明和介绍,题材狭窄,很少向科技方面去拓展题材,体裁形式也比较单一,更缺少影视剧本、科学童话、相声、现场直播等新型文体。造成了作文训练的相对封闭。忽视了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联系。  
  抛锚式作文教学克服了上述弊端,在内容上具有多维性:在空间上,作文选材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则涉及历史、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景,既包括现实世界的世态万象,也涉及精神世界的思、惑、喜、悲。总之,学生所能想到的所有领域都可以成为作文内容。作文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指导学生讨论完《执竿入城》(注:一则古代笑话)后,进行作文创作,可以写剧本,可以写相声,可以写表扬稿,可以写分析报告,也可以写普通的记叙文,议论文。可以竹竿角度为写作视角写(竹竿为第一人称),也可从城门角度写……这种多角度的作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学科的角度看,抛锚式作文教学的选材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沟通课堂内外,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记一次探究活动”,可能探究自然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学现象等。这些都可能要用到相关学科知识。在进行抛锚式作文教学时,可进行相关学科的镶嵌式教学。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并运用的过程,就是获得部分作文材料和整合各学科知识的过程。  
  从学习者角度看,学生作为主体性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灵感、思考等的形成过程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地生成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经验、个人知识、生活世界都成为重要的作文资源。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作文学习,“儿童文化”“儿童视点”“儿童世界”的课程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掘,从而使抛锚式作文教学内容有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3、成文过程的亲历性  
  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作文教学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亲历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都没有摆脱一种思维模式——字、词、句教学和训练,语言教学和训练,主题思想教学和训练。他们信奉的逻辑公式是:好字产生好词,好词产生好句,好句产生好段,好段产生好文。”[4]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用记忆和模仿来代替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学生由于缺少观察思考,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难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人曾这样描述现代中学生的作文状况:“同一文题,天南海北的中学生写起来在思想认识上居然不谋而合;……总是引用那么几条干巴巴的‘共同话语’来应对问题,代替思考;50年代中学生写的文章与90年代中学生写的文章,在思想观念上居然如出一辙……”[5]这种作文教学大一统的文化空气使不少学生渐渐形成了多重人格:面对作文,为了追求所谓的“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新风尚”等,他们不断地编织着“表扬稿”似的故事;面对镜头(被采访时),他们尽力地说一些“为……作贡献”之类的高调;只有面对生活时,他们才表现出本真的自我:天真、顽皮、富于想像。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我们的经验、以前人的经验代替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有位老师在让学生写一篇《变化》的作文时,“有很多学生写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形势报告……问学生真喜欢这样写吗,得到的回答是:‘不喜欢,不过一直这样写’。”[6]抛锚式作文教学则特别强调成文过程的亲历性。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先在问题解决的经历中亲身参与作文材料的生成过程。学生是一边操作,一边获得作文材料的。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并亲身体验到了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和成就感,领悟到了“事非经过不知其难”的真谛。亲历性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7]生活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脱离实践操作的学习,将是空洞和偏狭的。例如: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可以先确定活动目标,然后引导学生事先调查访问,自主掌握各种资料。在活动中教师做好参谋。让学生个体活动、小组合作和全班活动有机结合,使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索研究,这样的积极性既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又会使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并抒写学生的真情实感。  
  4、成文过程的合作性  
  抛锚式作文教学,是在问题或任务引导下的教学,学生先明确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个体孤立的行动过程,是学生个体通过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的。这种合作既包括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家长,甚至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如调查环境状况可能需要与环保方面的人员进行合作,了解当地环境及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学生们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习得和练习合作的技能,如小组谈话、交往技能、角色分工等。在师生合作中,可产生积极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时,教师担负着“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项角色。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出现了,学生们对同伴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影响彼此的推理与结论。这种互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业也能产生一定的敦促作用,在互动中,学生与周围的人彼此获得了解并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通过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个人责任感及自我管理意识都有很大帮助。成文过程的合作性还表现在作文资料的共享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自获得了不同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在交流时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作文材料,每个人都可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平台构思自己的作文。  
  (本文是我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未完待续)  
     
 
 
 
位置:精品区   年级:小学1 关键字抛锚式作文教学问题解决参与作文平台,时事评论
作文id:255579 来源:原创 字数:4081 投稿日期:2008-9-17 20:04:00 点击:
  VAMPIRE13 点评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到百度搜索“论抛锚式作文教学”
  • 论抛锚式作文教学(五)( 3819字小一 苏洪波)
  • 论抛锚式作文教学(四)( 3239字小一 苏洪波)
  • 论抛锚式作文教学(三)( 4499字小一 苏洪波)
  • 论抛锚式作文教学(二)( 2727字小一 苏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