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再熟悉不过,每个人在写作之时信手拈来的一句话。但真正遇到一个“被关了一扇门”的残疾人时,所谓的“善良”的人们,又是以什么态度和看法来对待这样一个“可怜的人”?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也不缺乏身体上不如我们的残疾人,当你身边的残疾人家庭环境甚至父母出身高过你拥有的条件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抱怨些什么吧?甚至对残疾人的家庭、父母心生怜悯,或者说对残疾人荒唐的升起一丝嫉妒之意?也许残疾人对于生活来说就是个卑微的存在,他们弱小甚至不能够自理,所以因为他们是残疾人就应该承受外来的鄙夷的眼光,忍受别人的辱骂,甚至任人侮辱自己的家人。对社会来说,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残疾人所以不应该生在良好的环境当中,因为他们是残疾人所以他们不应该对生活有丝毫怠慢,因为他们是残疾人所以他拖累了他的父母成为罪人。此时此刻你是否有想过上天的公平?
自私的人们总是希望所有的倒霉事都堆积在倒霉的人身上。
骄傲的人们总是觉得残疾人低他一等。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李淞镓,4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专家说他的一生将在床上度过。然而,13年后,他不仅重新站起来,还靠几乎是自学的方式考上了重点中学,并被挪威国际联合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录取,成为中国120名候选学生中唯一享受全额奖学金的留学。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一个个的事例并没有改变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当一个正常人不如残疾人之时,不禁为自己开脱。什么“身残志坚”,什么“逆境造就人才”。文章至此不禁嗤之以鼻。无知的人们总是觉得自己伟大。
别为了羞辱“弱小”的残疾人而缺失了道德。
上帝公平,无论对待残疾人,或是正常人。
虚伪么?一点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