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说不完的话题
——鲁迅
一、自叙还是创作?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红学家都有他们不同的解释: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的考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笔下许多人物都有真实存在的原型可供追溯,但在张爱玲(她本身也对红楼梦做过较为仔细和深刻的研读)的《红楼梦魇:三详红楼梦》中却明确地指出了作品是独立于笔者生活的,她甚至在文章中猜想, 钗黛实质上来源于同一个原型,而作者对于这两个女子形象的刻画, 则是以其艺术的笔法渲染而成的。
二、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个,两个,三个,还是四个?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主要作者、也是原著者曹雪芹,并不是只写了今本前八十回的内容——而后来书稿无存, 程高本通行, 我们普遍的共识也是他们对前面的内容做过整改, 高鹗续写八十至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那么, 身份未知, 至今令无数专家们困惑不解的脂砚斋, 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谁, 在替曹雪芹埋设伏笔——前二十回中曹雪芹笔下的预言家
一、秦可卿, 十二钗的第一位预言者——从刘心武等各家看秦可卿其人
(一)金陵十二钗正册,解密秦可卿出身谜局
(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真的是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来的女婴么?脂砚斋删去的第十三回原稿,还有怎样的隐情?预见贾府命运的她,为何在死后托梦于王熙凤?她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与她的真实身份有关吗?
她的悲剧预示了整个家族悲剧——她生得不明不白,死得纠缠不清,却在去世之后得到了最高的礼遇;消逝在一个万籁无声的夜晚,却看穿黎明之后的荣辱升沉,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第一个现实人物中的预言家。
秦可卿是死于自己的“淫”,还是死于别人的“欲”?
事实上,通过我们在上次观看视频对秦可卿抱养之谜的了解可以知道,秦可卿并不真是秦邦业抱养的女孩,而是一位出身尊贵的人物——不知道大家对秦可卿死后所用的棺材,有没有一点点留意。“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木头,为什么要给看似出身低微的秦可卿使用?秦可卿的卧室为何陈设如此古怪?——事实上,溯源而论,曹雪芹所写并非真的是超脱于世的空谈,将贾府及其周边的情况合在一起分析,似乎与写作的时代背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上一次所看的视频中了解到,《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是有生活原型的。那么秦可卿在删书之前——或者说在曹雪芹原本的构想里面,又是怎样一个人物?
通过刘心武先生的研究成果我们了解到:她的原型,其实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作为“义忠老亲王千岁”留下的女儿,秦可卿的生存可以说是包括贾府在内所有知情的人冒着极大的风险所维护的——但是,在万分紧急的时刻(例如身份暴露等),她却不得不以自行了断的方式寻求所在政治集团的保存。因此我们说,她的死与这场政治斗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许大家在电视剧中对康熙朝的储位之争都有所了解,而在这场争斗中重创的废太子一支(也就是书中目前只出现一次的“义忠老亲王千岁”),也正是隐藏在秦可卿原型背后的政治势力所在。
秦可卿死于权力的欲望之中。她的死为贾府带来了“三春”之晖,却也奠定了“诸芳落尽”的悲哀。她弥留之际托梦于王熙凤,说出“三春去后诸芳尽”的谶语,实质是暗示了大观园女性最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凉结局。
秦可卿是一个充满了暗示的人物。作为金陵十二钗中唯一有明确结局的一位,秦可卿从正式出场到“病亡”,不到十回的文字中,却留下了太多关于这部小说与尚未揭示史实之间的隐含关系——
(1)自己的身世有太多不可言明的隐情——应验的事件:瑞珠触柱、贾珍恸哭等
(2)贾府在她死后将会出现短时的复兴——应验的事件:元春晋封、幸大观园等
(3)元妃晋封事件与她死亡的内在联系——应验的事件:才选凤藻、清虚打醮等
(4)在短暂的繁华之后贾氏将走向衰落——应验的事件:贾府被抄、太君病亡等
(5)家族中女子们前途将异常坎坷凄清——应验的事件:贾妃之死,钗黛之悲等
二、贾元春,被预言的预言者
从秦可卿的预言中,走出了另一个预言红楼梦了的人物——她,是秦可卿口中使贾府“烈火油烹”、“鲜花着锦”的喜事之主她,被秦学家认定为致死秦可卿的告密者,却难逃悲剧的命运……“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元春
元春点的四出戏(见十七八回)
豪宴《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乞巧《长生殿》伏元妃之死;仙缘《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离魂《牡丹亭》伏黛玉死。
元春所制的灯谜(见二十二回)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脂批: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有人把元春和秦可卿这红楼梦中唯一直接关系宫廷皇族的两个女子称作贾府命运的双翼——然而第十三回,秦可卿死,虽然将贾元春推向了她人生最高的舞台,却也为她和整个贾氏宗族的死埋下了伏笔。由对上面的曲的分析我们知道,贾元春的结局应该和杨贵妃相似,即在政治斗争中死于非命。
前二十回,贾元春和预言她命运的秦可卿一样,都完成了所有在人们面前的表演——以及她们对整个贾府命运的全部的预言。但是元春的生命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就终结,相反地,她眼睁睁看着一切被摧毁,从家族不可告人的秘密,朝廷中的派系斗争,直到自己的生命。
贾元春的原型,是曹氏家族的一位女性亲属——从时代上来看,应当是乾隆的一位妃嫔。由于不愿为家族隐瞒藏匿废太子之女的秘密,她向皇帝泄露了消息致使秦可卿原型被迫自杀,也因而遭致了反对派的仇恨,最后死于宫廷政变中。
这一推测如果成立,就说明乾隆登基之初曾险遭堂兄弘皙暗杀的事件几乎可悲确认为史实。……
是家,是国,还是天下?
红楼梦,真的美丽如斯么——也许我们真该看看她们的故事,正如张爱玲先生的红学研究之结集名曰《红楼梦魇》那样,贾府这些女子们的悲凉结局,不仅是机缘的错误,也是家庭所埋下的伏笔,是历史所注定的牺牲。
也难怪,最后,姐妹们中最小的惜春会选择遁入空门:是她看透了人间反复,好事终了,升沉无常,唯有青灯古佛面前,才能逃避她太早就必须去面对的那些失去与苦痛。
她们,成灰;而她们,远离这个太悲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