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父辈常说:“赵州桥千年不倒,卢沟桥千年不朽”。古今中外的公园里、道路上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桥,通过观察我发现,建筑上的桥梁普遍采用拱形结构,难道拱桥是因为拱形能承受更大的重力吗?
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决定做了一次实验。准备一张A4卡纸、若干个硬币、八本厚度相等的书。先将一张卡纸架在两本书的中间,在卡纸上放硬币,结果只放一个卡纸就向下弯曲;接着我将卡纸卷成拱形,放在桌子上,然后将把硬币依次放到纸拱上。可硬币才放上去四个,纸拱就塌了。怎么样才能让纸拱承更多硬币呢?我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办法:纸拱的宽度不变,在两旁各放两本书做拱足。稳固之后,再往上面放硬币,一个……两个……三个……纸拱开始摇摇欲坠,哗的一声,纸拱塌了。这次一共放了二十个硬币。或许拱桥的承重和拱足真的有关呢。顺着这个思路,我将剩下的四本书又分别放在两侧,按上一次的方法放硬币,一共放了二十五个。我认为这次实验说明拱形比平板的承重能力强,而拱形的承重水平又与拱足的重量有关。当一张纸变成拱形时,弓高增加了,承载的重量也增加了。而拱桥承载重物时,会把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受压后,承重点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增加拱足,就可以抵住这个力,就可以承载更多的力。所以,拱足越重,能抵住的推力也就越大,承载的重量也随之增加。
让我们再看看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赵州桥,距今已有1406年,一直保存完好。中国古代造桥受材料限制,没有钢筋水泥,只能采用石材一块一块砌起来,那这些石块中间有缝隙,会不会影响拱桥的承重力呢?我决定通过另外一个实验来证明拱桥的特点。我准备几块西瓜皮,先将一块西瓜皮立成拱桥的形状,往上面放了一个较重的钩码,瓜皮立刻分裂成两半。我产生了疑惑:难道是因为瓜皮不够大的原因吗?于是,我又拿了一块比上次大一半的瓜皮,往上面加了一个重量相等的钩码。咦?奇怪,为什么瓜皮又断成了两半呢?我阅读科学书和练习册,发现课本图片中实验的瓜皮被切成了几块。我照着它做,把几块西瓜皮重新组合后,成为一座瓜皮桥,现在再往上面放和之前一样重的钩码,瓜皮桥竟纹丝不动的立在那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刨根问底,上网查阅资料,原来当力向外传递时需要一定的空间,若不把瓜皮切成一份一份的,西瓜皮受力无法及时传递就会崩裂了。因此,当拱桥采用石块建筑时,石块与石块之间的这些缝隙不仅不影响拱桥的承重力,而且还使桥梁更坚固。
我的这些实验都说明了桥梁采用拱桥,这不仅是因为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弯曲的桥洞方便船只行进,增强安全性,大大提高了泄洪能力,更主要是拱桥解决桥梁承载力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采用到拱形来解决承重力的问题,如中国国家大剧院、古代的城门采用拱形使建筑物更坚固;人的头骨近似球形,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人体的足弓采用拱形起到承载人体重量的作用……
啊!原来小小的拱形奥秘居然有这么多,生活中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从中发现新知识。我们从生活中受到启发,用实验来证明,用真理来说话。科学创造未来,科技点亮生活!让我们去揭开大千世界神秘的面纱!
201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