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我去了乡下,也就是二外婆家。我在那里干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打年糕。
二外婆端出浸泡了八个小时的白糯米,开始做年糕啦。要做年糕,首先要洗糯米,把糯米放进水里,搅拌一下,然后把水倒掉,再加水。反复这个动作,把糯米洗几遍,然后把洗干净的糯米倒入一个大大的蒸笼里,再把蒸笼放到锅里蒸一个小时左右,糯米就蒸熟了。蒸熟的糯米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糯米蒸熟后,就可以开始打了。可是没有合适的器具来装那么多的糯米,这时,就该石捣臼闪亮登场了。石捣臼是一个外形像桶状的大石块,它的中间有一个窟窿,就是用来装糯米的。我们把糯米倒入石捣臼里,爸爸、妈妈、二姨夫和我都拿起舂头朝石捣臼里的糯米打去。一开始,我精力旺盛,使劲儿打呀打,本来十分坚硬的糯米被打得越来越粘糊,好像它被打疼了似的。但是,被“打疼了”的糯米反倒更难打了,因为它很粘,舂头打下去时都被粘得拔不出来了。虽然难打,但是大家都非常卖力,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终于,我用完了洪荒之力,累得汗流浃背,让二姨来代替我继续打,看来打年糕还真是一件体力活!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糯米终于被打蔫了,我摸了摸被打蔫的糯米,它已经成了团状,像面团一样。
这次打年糕,十分有趣,我们的一投一足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