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臧克家也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那么今天,我就来给讲一讲我和书的故事吧!
一年级时,我不太喜欢读书,一看见书就跑。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小猪唏哩呼噜》。那里面的内容全都带有拼音,插图也很精美。那时我觉得这本书的封面挺好看,就拿起来随便翻了翻,谁知这一翻,竟令我着了迷。
到了二年级,我开始试着看注音版的《红楼梦》很薄,删减很多,只保留了主要内容,我一直觉得看得不过瘾。
升上三年级,我开始看外国名著了。什么《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鲁滨逊漂流记》……我都看。若是看完后我觉得对结局不太满意,我还会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无论是快乐的或悲伤的,奇幻的或平淡的,我都会一一想象出来。
现在的我已经升上六年级,我早就不满足于眼前的书本了。我开始阅读一些有深度的书籍:从村上春树的《1Q84》到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到陈忠实的《白鹿原》;从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等,我都看。正是从这些书中,我懂得了很多东西,作文中使用的词句也更加优美了。
从懵懵懂懂地读书到有目的到有目的为自己挑选书籍何尝不是一种成长?连环画也好,小说也罢,这都是一种过程。从书中体会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明白书中主人公的的处境,到最后慢慢的渗透,不正是一种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