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阳光下,微风中。执笔勾画,里面有过去,模糊;现在,清晰;未来,延伸渐隐。
在空闲时整理房间,常随手拿起一件以前的东西,或书,或作业,坐在旁边,重新翻看它。没有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心态,只是喜欢那中氛围和心情。忆想自然地充盈起来。在不同时间,不同心理,感受或深或浅。那生涩的字迹如旧,常常读完恍惚,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多愁善感。直到看了一位同学的作文,发现她也有此经历,两人默然生出惺惺相惜直感。
她却比我稳重许多,无论见识,还是内心。办黑版报时,常逢周末,我俩总是先到教室,边准备画笔,边聊天。而她也经常语言犀利, 一语直击我的内心,说出一些较年龄略显成熟理性的话语。名曰:“我们一起谈人生吧!”每当这时,两人相识而笑。却有一次,我们和另外一位同学各写一篇作文,老师让我们互相或找其他同学点评。原本说好我帮另一位同学写评语,却因临时被老师叫去有事而转交给别的同学帮忙写,带回来时已快上课。下课,她问我写得怎么样,我如实相告。“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既然答应她,这就是你的责任,再怎么忙你可以晚一点交给她,你随便让其他人写,就没有责任感吗?”
第一次见她生气,眉间是不满与失望。我第一反应是愣住了。在当时看来我的做法情有可原,从没想过责任这种事,她的指责尖锐刺破我的认识。那几分钟,心里满是迷茫和一种不知何来的羞愧,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放学后留下来重新把评语写完,交给那位同学。那位同学高兴接过,还说我这么晚了仍帮她写评语,人真好。面对别人的感谢,我无语自容。出班级,却撞见她在门口等着,我忐忑不安地看向她,以为她还在生气,却见她满面笑容一把挽过我:“全校都走光了,我们快走吧。”绝口不提刚才的事情。黄昏霭霭,暗金色弥漫。
那一天是一次成长,是一次反思。晚上我一点一点剖析自己的缺陷,没有闪躲。那一天,似乎长大了。我们早已不再一个班,现在想想,能遇上一个敢于指责你的朋友,弥足珍贵。她给我的印象,一直深烙在脑海里,鲜活如初。
视线触及书架上一本封面素雅的书。记得以前并不爱看这类书,认为它没有意思。开学读书课上有同学介绍这本书,我之记下书名,并未放在心上。直到一次生病后去书店,那情那景令我拿下这本书。看完后,便积极搜寻这个作者的其他书。作者文笔清浅,并无多少华丽的辞藻,却如热茶浸润了我的心。她写四周的一切,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感受的一切。有些我们未曾注意到的寻常事物,她的笔下却赋予它们灵性和温暖。有些我对环境一闪而过的情绪,无法表达的感动,在她的文字里找到答案与共鸣。和朋友推荐时,对方略显诧异:我记得你以前不喜欢看这类书的。“我变了啊。”话出,连自己也一惊。
现在的我,做一件事,不再单纯地追求速度,而是考虑怎样将事情做地更好。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在是委屈希望别人懂自己,而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反思自己。对于突入其来地困难,不再是手足无措焦急万分,而是冷静分析,一步步努力。那些在儿时看来不可完成的任务,在今天只是常事。
却仍有许多路径没有发掘。喜欢诗词,看到一位作家写到对一首古诗地见解,很精彩,但我翻来覆去读了几遍诗,读不懂。也许正如文中所说,只有经历了,开拓了,拼搏过后,你才能找到你的方向和坚持。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还有很多事情我们并不了解,但前方有未知风景,心中才充满希望。
每一年学校测体能时会测身高体重,大家更关心身高,长高了几厘米,班里谁最高……遇见不常见地长辈,也会说:“你看,都长这么大了。”“又比去年长高了啊。”当时对“长高”“长大”这些词都很敏感,由别人拉着比划,乐滋滋地将此当作殊荣。直到上了初中,才慢慢体会到长大地含义。不止是身体,更是心理。长大不代表你可以做任何事,相反,在成长,身上所承担地责任也在一点点积累。成长不是只有甜,更多要品尝苦与涩。
前方宛如辽阔的天空,湛蓝色吸引着人们。图已画好,成长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