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了《人文可以立国》这篇文章,作者刘会民列举了两个故事,生动的说明了“点滴之中见文明”。
第一个故事讲诉的是:一位画家和儿子到澳大利亚旅游,跟随朋友去捕捞鱼虾。每次网拉上来后,朋友总要挑选一番。画家的儿子不理解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朋友回答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画家的儿子问:“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朋友说:“待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华人朋友的那一番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告诉了我:做任何事都要自觉,不论任何时候,都要自己提醒自己,而不能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更不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摸摸地随心所欲,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人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第二个故事是:作家梁晓声在法国,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风吹雨打,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想超车,但路很窄。梁晓声问司机可以超过去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突然,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麼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看完第二个故事,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位先生的那句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个父亲,他说出了这句话,说明了他是一位合格而又伟大的父亲: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他教会了孩子要文明待人,把别人的车窗弄脏了不是理所应当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父亲,他亲自为孩子示范说明要文明待人。他的行为举止处处透露出文明所在。
两则故事,大致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指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它集中表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人文”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公平、正义;它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它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地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我想,为了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了我们更自在、更快乐。上经济课、科技课、法律意识课……都没错,但我们现在最需要补上的是“人文”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