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是一种向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性信贷服务。近几年,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由于研究的目标、切入点、样本、变量以及期间的选择和采用的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将系统地分类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从确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的选择、城乡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研究等三个方面,分析现有研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小额信贷;综合评价;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
小额信用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中小微型企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1)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由于风险性较高,商业银行一般会对小额信贷业务进行绩效评价。本文将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探讨,归纳并总结出更为一般的结论。
一、确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的研究
如何确定平衡计分卡各维度指标权重,现有的研究给出了包括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以及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张铁男和李晶蕾(2002)认为,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关于权重的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专家意见调查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调查周期长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实用性和评价结果的实时性。为增强该模型的可操作性,采用变异系数法来确定模型的权重。高德山,郑少锋和廖正华(2006)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在创立、成长、成熟、衰退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进而根据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值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张其广(2014)详细分析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维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只研究指标体系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也就是主成分的过程,并且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哈尔滨银行各分行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小额信贷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顾海峰和郑婷(2015)选取了2009-2013年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年度各银行的信贷效率进行排名,得到了2009-2013年期间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分部直方图。郝丽萍,胡欣悦和李丽(2001)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可行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信贷风险和绩效的评价。
上述研究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平衡计分卡各指标权重确定的可行性,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结论。事实上,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变异系数法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在各项指标对评价目标而言具有明确和清晰的经济意义时,往往会有偏差。而层次分析法作为较为主观的权重确定方法,严重依赖经验总结,只能排除重大的非一致性,同时,当指标量过多时,数据的统计量比较大,权重的确定往往会出现偏差。
总结来看,目前的研究大致采取了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两种赋权方法特点不同,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依据专家经验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在评价指标较多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达到评价结果的精确 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2)
二、不同综合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近几十年,综合评价的方法发展的非常迅速,从单指标到多指标,从定性到半定性再到定量的纵向发展。近些年的研究主要围绕多指标综合评价,相关学科内容也在不断渗透。
主要表现在:第一,评价的指标是多样的,评价的问题也不是单一的。由此也产生了特别适合主观或定性指标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陈启明(2009)在绩效考核中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二,重在解决多指标评价过程中信息重复的问题,产生了主成分、因子评价法、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苏柳柳,都沁军(2013)选取合适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来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刘叶芳,于兆河(2014)从商业银行的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增长能力出发选取 17 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指标进行压缩,在保留原有信息的基础上重构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所选 13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2011 年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给出了改进措施。(3)张滨(2011)构建了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风险结构模型;通过调查所得数据,运用 AHP 决策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燕明辉(2010)通过建立一级模糊多目标评价的数学模型,用演绎的方法得出多级模糊多目标评价的数学模型,并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实现了各个评价因素的定量性。田月昕,姜岩龙(2014)运用因子判别分析法,运用K值聚类分析、Fisher方法得到建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三个判别函数,由此得出评价模型中含有四个公因子,并且用四个公因子组成的函数模型值的大小来评价该公司。赵桂芹(2009)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技术效率,然后利用对称截断最小二乘(STLS)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第三,多目标决策方法开始融入综合评价方法中,比如功效系数法、AHP法等,拓展了综合评价的思路。叶珍(2010)通过AHP确定子目标和各指标权重,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上述研究从实证角度阐释了各种综合评价法的内涵,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粗糙集的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先利用粗糙集理论确定被评价对象的粗糙集和评价集,然后建立了灰色模糊评价矩阵,通过对灰色模糊评价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和归一化处理,合理确定每个指标的客观权重。所构建的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既体现了模糊理论在这类问题处理评价中的长处,又发挥了灰色系统理论对不精确性和不完备的小样本信息系统的优势,最后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中小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分析。
三、城乡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金融系统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定位不清晰、市场竞争混乱的特点,同时也与政府各项关于城乡政策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有关。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关注到了我国城乡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盛煜(2010)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江苏8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认为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规模效益极低的问题。邓国取,车舒和孟小雨(2014)认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评价应当包括社会绩效、公司绩效和贷款户绩效三个方面,以南召县扶贫社为例,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社会绩效进行探讨。朱晓璇(2014)以邮储银行阜阳市分行为切入点,利用SWOT模型对其小额信贷业务进行浅析。郭灵辉(2014)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张利敏(2013)对昆山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王荣荣(2014)以哈尔滨银行为例,研究了影响其绩效的重要因素。顾海峰,郑婷(2015)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对其进行了绩效评价。周东方陈(2013)对长沙兴业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风险进行了分析。袁博,陈雅琴和钟碧兰(2013)深入分析了广西3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现状。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最近几年对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综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各指标权重确定以及我国城乡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详尽的实证研究。但是,由于上述成果的研究角度、样本及期间的选择、主要变量和采用的方法不同,结论常带有主观性和误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对同一对象的检验由于方法不同而出现相反的结论。诚然,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同一事物是为科学研究所倡导的。但是,在量化研究领域唯数量而数量是不足取的。很显然,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绩效的评价亟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更为可靠的研究方法和经验证据来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顾海峰,郑婷,2015,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来自16 家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会计与经济研究
王荣荣,车明诚,2014,企业小额信贷市场绩效分析——以哈尔滨银行为例,市场研究
高德山,郑少锋,廖正华,2006,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当代经济管理
田月昕,姜岩龙,2014,基于因子判别分析法的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商业会计
陈启明,2009,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合肥学院学报
张其广,2014,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经济师
郭灵辉,2014,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分析,财税金融
袁博,陈雅琴,钟碧兰,2013,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中国市场
盛煜,201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比较与评价——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农村金融
张群,2011,商业性小额信贷社会绩效评价——基于哈尔滨银行的案例分析,三农金融
张莉敏,2013,昆山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硕士学位论文
刘叶芳,于兆河,2014,基于主成分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城市发展理论
柳顺,杜树新,2010,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系统与数学
黄敏,201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陕西工商银行AK分行为例,研究与探索
郝丽萍,胡欣悦,李丽,200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张滨,2011,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理论探索
邓国取,车舒,孟小雨,2014,农村小额信贷社会绩效评价研究,西部金融
赵春兰,模糊因子综合评价法研究,2006,硕士学位论文
燕明辉,2011,模糊因子综合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苏柳柳,都沁军,201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价,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