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我对江西鄱阳中学的13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在校本教研中,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对批评意见产生抵触情绪的教师有48.6﹪;不愿意上公开课,不愿意和同事进行必要的交流的教师有51.3﹪;不愿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教师有69.2﹪;教学中遇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不愿意与同事讨论的教师有18.7﹪;由于课时多、教学任务重而忽视理论研究的教师有61.5﹪。
通过这次调查,我总结出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如下的一些不足之处: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一、缺乏理论学习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应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研活动中,理论学习显得十分薄弱,鄱阳中学课时多,教学任务重,绝大部分教师被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以致于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严重滞后。因此,加强理论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二、缺乏整体协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它所体现的应该是一种集体智慧。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竞争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各搞一套,相互保守,缺乏交流与协作,造成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诚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展现的是自己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过程的设计与调控、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等基本教学能力。但如能把同教研组、备课组老师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整合,则不仅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而且将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因此,教研活动要倡导整体协作的作风,既要竞争也要交流,要安排专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使之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三、缺乏反面意见
目前,各校在教研活动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公开课活动,旨在推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但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流于形式,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讨。一方面,由于授课教师课前作了充分准备甚至作了预演,导致公开课做作痕迹很重,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且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在评课时也是叫好声一片,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不能提出中肯的批评,造成一种不说真话、相互恭维的不良习气。其实,开公开课的真正目的一方面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但更重要的应是发现井纠正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能从中获益。因此,在评课过程中应多发表一些反面意见,这才是健康的、积极的声音。
四、缺乏课题研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应努力由“实践型”、“经验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行家里手。但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缺乏教科研意识,对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现象缺乏总结,更谈不上对这些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思考和研究,导致教育教学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事倍功半。有的教师虽也搞了一些专题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所以研究也往往是随意的、零碎的、浮浅的。在现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研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上,要树立教育要发展、科研作先导的思想,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把校园和课堂当作我们的实验室,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实验、调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使我们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以上分析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师认知结构与校本教研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这既需要教师本身有一个自我适应的过程,更需要学校的引导和鼓励。对于这,我有以下几点意见来推进校本教研。
一、加强校本教研的领导
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成为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1)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
(2)学校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建立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人员(专业支持)的组织协调和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各项工作,制订教学研究的一年和三年规划。
二、学校要健全各种制度,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习最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建议学校隔周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采取如专家讲座、分专题展开学术沙龙、读指定的一本理论书籍等多种形式。提倡阅读理论书籍,由一名教师结合实践谈学习体会,全体教师围绕该教师所讲述的问题展开讨论。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各校应定期邀请校外教育机构、大学教科研所、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来校与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各校要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切忌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各校教科(研)室要切实加强对本校各种课题的过程管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4、建立教研激励机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5、还要建立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等,确保校本教研的实施和管理较快地走向规范化。
三、制定具体的校本教研方法
1、倡导同伴互助与合作。如确定每周的“校本教研日”,以学科组、年级组、课题组及专项研究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采取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专家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学校可根据实际设立“课改讲坛”、“教育改革创新论坛”,确定专题,定期研讨。
3、学校应要求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每月提供一个典型个案(片断或实录)、每月上一节研究课、每学期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等,建议学校创设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
4、学校应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欢迎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来校进行教学观摩。
5、相关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共同问题的合作研究活动,如分层教学、提优补差、改善薄弱学科、联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等。
6、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大学课程中心的研究员、教研室教研员及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实现校本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