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名校之伤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 朝圣者

  对他们的爱护是社会应该做的,但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要提的,庇护并不能成全他们。
  
   
  我是很崇拜名校的,从我在北京时曾专程前往北大、清华参观可见一斑,里面的气势和氛围确实与众不同,特别是仰望那些标志性的建筑时,仿佛历史都在这儿沉淀,文化都在这儿镌刻。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听说有同样的爱好者在这些名校驻足时,却留下了“纪念”,诸如“到此一游”之类的,因此,中央新闻中就有人呼吁在去参观的时候要多一些爱心,多一些文明心。  
  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我向来是深恶痛绝的,不论是在哪棵树上的签名留言或是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都是对环境的破坏、对公共财物的不负责任,是一种自私、狭隘的龌龊心理,是理当谴责和批判的。但对于此类报道,我还是心存疑虑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还是有不少与此相左的影像在的。  
  清楚地记得在清华大学一个荷花池旁,有一座不高的假山,上有一座红柱凉亭,木制的。里面有着很多的“历史笔迹”,从内容上看都是在校大学生的“箴言”。有不少是谈论彼此的思念的,语言很直白,没有任何诗意可言,倘若是徐志摩或汪国真的诗倒也罢了,但上面的内容却跟小孩子早恋的语言没什么两样,便不能不让人作呕;有的是表达对母校的感情,大概是在毕业前夕写的,但字迹不好,歪歪扭扭,不像是文科的学生写的,亦或是在中小学时没上好写字课的缘故;还有的就是不便入目入耳的污言秽语了,有点像在路边厕所墙壁上见到的那种语言……当时是不敢相信在清华竟有这样的“文化亭”的,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上面还落款有几几届或什么系的学生,大概人大了,胆也大了,学校大了,也没空没这些了。要说里面的地方之大,可用一个小社会来形容,所以这些的地方不引起人的注意也是正常的,也可能会有不少类似的地方。  
  在我参观清华时是2004年,那时的夏天也很热,也有一些参观者,但不多,零散的大概都是像我一样慕名而来的,听口音来自全国各地,眼里只有景仰的成分,没有破坏的意向,个个都是虔诚得很,拍照留念而已。人多的便是集体的由教师带队来参观的学生团,大部分是北京市区的中学生,有着城里人的素养,但个别也不乏调皮的样子,不过,要想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去清华校园内留个名什么的,还没有这样的胆子。  
  所以,总觉得现在这些名校被刻坏或乱涂的现象,不会这么简单。要么是参观的人多了,各个旅游团利欲熏心,一味地往里塞各种素质的人,只将名府当作摇钱树,不顾对它们的破坏有多严重;要么是社会人士素质开始低下,逐渐认为这里也不过如此,可以像在家乡的老槐树上一样刻自己“到此一游”的生花妙笔;要么还是大学校园中的不羁学子的“杰出作品”,因为歪瓜劣枣多了,就生产出大批的类似社会闲杂的文字来。  
  不论是哪种原因,我都觉得名校被污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现在肯定是已发现遍地开花了,大有燎原之势了,才加以曝光,而且批评的重点也还是落在社会人杂上,但当它早已“受伤”的时候,却没有人及时地救治,也没有发现有效的防控手段,或者说实际上也没有办法防治,因为这个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这样的道理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懂,所以睁一眼闭一眼也是常有的事。  
  有时有这样的想法:或许我们有了太多的崇拜感,反而少了正视现实的勇气。对名校就如此。是不是在这里读书的人就都是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人中蛟龙了呢?是不是他们都有较好的个人修为了呢?未必,而且是肯定有不少有问题的人的。名校中出现犯罪杀人的学生曾被大肆报道过,品质恶劣的、思想落后的、缺乏劳动能力的都有,也可在不少媒体上找到。名校之名与圣地之圣,是人们对于出自这里的那些伟人们的崇敬,但不可将这种情感也迁移到对这里的所有学子的完全信任。对他们的爱护是社会应该做的,但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要提的,庇护并不能成全他们。  
     
  (时2007-08-07)  
 

 
 
位置:发表区   年级:小学1 关键字
来源: 字数:1466 投稿日期:2007-8-7 23:15:00 点击:
  蓝色的自由 点评
推荐发表:[蓝色的自由]2007-8-8 9:51:38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名校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