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接触龙应台的文字,以至于到了高二才知道龙应台是位女性,不免觉得太悲哀,怜悯自己少得可怜的文学素养,居然会纠结于迟子建、张抗抗等人的性别。第二大悲哀便是“以貌取书”,作者的年龄以及深绿色简洁的封面让我将《目送》归类于知青年代的小说,殊不知居然是一本满是文艺气息的随笔散文集。第三大悲哀便是阅读目的不纯,仅是为了任务而读书。说实话,老师布置了3000字的读后感不是小任务啊,况且还是在高考放假这个特定的背景之下,海量的作业只允许我选择半夜靠在床上看书。好在翻开第一页我就后悔了,这书太文艺了,我这样粗暴地对待它,实在也看不进什么。
于是作为“伪文艺”,我得带着点虔诚与慎重在第二天那个有阳光的午后重新翻开这本书。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有关亲情,有关爱情,有关友情,有关对这个世间种种的情怀,全部都用平淡的语言平淡的叙述着。扉页间有太多的留白与摄影,只让人觉得心安。
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与跌宕起伏的大情感,所有的感觉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岁月静好。是怎样的静好呢?从一个五十六岁曾经经历过无数沧桑终得成就的女性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不是有种千帆过尽后的沉寂?还是,这安静的文字只是假象,扉页的更深处隐藏着的是对子女成长的担忧以及对父亲离去、母亲痴呆的悲痛?亲情嗬,再怎么以平淡的语言叙述出来都能触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目送》中的最后一段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文字的旁边是一张老人推着婴儿车走在草地里的照片,暗黄的色调很容易就是人鼻尖一酸——似是找不到理由的酸痛,又似是被这段文字所感染。
我从文字中又看到了什么呢?作者叛逆期的儿子拒绝在雨天里撑伞,却又亲自下厨为母亲准备可口的饭菜。作者操劳了一辈子、将几个子女全都培养成社会精英的强势母亲会在年老的时光里像个孩子一样手足无措。很多的文字都在描写她的母亲,一个因年老而时光错乱的老人。
时光错乱,用最苍白的语言来描绘便是老年痴呆,可是你看,龙应台说得多么美丽,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老年痴呆而遭尽子女抱怨老人在龙应台的文字里都成为了无措的小孩,她带着年迈的母亲看看风景,做做愉快的事情消磨时光,又是平淡的叙述,在岁月静好中让人忽视了生活的遗憾。
我沉迷在作者与母亲的对话中,仿佛在哄骗一个天真的小孩子,反反复复地出现。那样的时光真是柔软极了,耐心的女儿与无措的母亲,总会让人觉得心酸与心暖。在心安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害怕,无论曾经多么年轻的人总是要经历这样的时光啊,一辈子的操劳与经营最终还是要回归幼儿的天真,悟尽万事沧桑,这也许是个不错的结局,但前提是得要有个这样贴心的女儿陪伴吧。以前他们是孩子需要你的呵护,现在你们是孩子,由她来爱着护着。我们在一天天长大,霜花却一天天染上父母的双鬓,我害怕他们老去却无法阻止他们老去。要是他们老了累了,谁还来安排我的生活谁还来收拾我惹下的麻烦?时光不会同情我们,我们何不化被动为主动呢?我们也将会有自己的子女等待自己去爱和呵护,我们要做的难道不是不断积累从而让自己更加强大吗?只有强大才能给父母与子女更加坚固的爱。眼前又浮现出龙应台给母亲涂指甲油的场面,望向远方,阳光下的一树花开得正绚烂……
五十六岁的龙应台参加同学会,岁月给每个曾经年轻过的人刻上不同的痕迹,无法企求老得慢一点,如果有一个老师,跟十二岁的学生这么说:
“孩子们,今天十二岁的你们,在四十年之后,如果再度相聚,你们会发现,在你们五十个人之中,会有两个人患重度忧郁症,两个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个人还在为每天的温饱困难挣扎,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满,一个人会因而自杀,两个人患了癌症。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不会有那个老师这么说,十二岁的孩子能懂得些什么呢?但这些不都真实地发生着吗?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的孩子会有不同的人生轨迹。
现在,是一个特殊的时期,6月7、8、9,是轰轰烈烈的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生死攸关的人生转折,这场考试决定着不同人的不同命运,所有的喜怒哀乐会一起聚集在华夏大地,在青春最轰轰烈烈的六月,在梦想最闪光的六月,
而明天,这将是我们的战场,作为准高三的我们心情陡然沉重了。前些日子学校组织观看记录电影《高三》,看得每一个人心情沉重,眼睛里居然有东西在闪着光。有些激动,有些害怕,但该来的总是会来的,我们都已经召开了“跑步进高三”的年级大会,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得大吼一身:我们高三了!我们高三了,9号下午一去我们就要搬到高三的教室了,我们最轰轰烈烈的一年就到来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相同,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由自己选择的,我们幻想着当医生、当工程师就该付出应有的努力。人生能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几十年后,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参加同学聚会?答案我们自己知道。
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位成功女性的悠闲,陪陪孩子、父母、朋友,惬意的时候拿着相机走遍大街小巷。五十六岁的平淡生活,有种轰轰烈烈过后的余温,苦尽甘来。这是很多人幻想的生活,安逸、悠闲,所谓幸福。但再怎么安逸的人生也总会有青春的轰轰烈烈,我们是该用多少火热的情怀去换取二十年的安逸?是该用大半辈子的奔波来为晚年润色。
这样安静的文字使用来抚平激动的情绪的,可以在某个有阳光的午后或是某个无眠的雨夜,在茶香氤氲中做一次心的旅行,这样方便的安逸感太不适合我们。早读课上不还是天天念叨着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用在这里是不恰当的,我要强调的是与安静相反的激情,一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激情。正如年级大会上代表高三的红色,火一样的红色。正如学校高高挂起的红色横幅——用激情点燃青春。
人们用秋冬时节来比喻中老年,秋冬时节是安逸的,安逸到只有落叶与雪花纷飞的寂静,然而象征年轻的春夏之际永远是热情的,春天漫山遍野绣满灼灼欲燃的花,夏天骄阳似火,都离不开火啊,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怎能不拿出火一样的热情为这好韶光轰轰烈烈地拼上一回?
晴天隐去踪迹,六月的雨弥漫整个天地。花树依旧是花树,总是被雨水打落了几朵花,叶片却被濯得更加肥绿,不同于初春嫩芽的青涩与娇嫩。这场雨同样无法浇灭青春的烈火,考场上的学子们正在奋笔疾书,考场外的父母正在焦急等待,
踱步至校园门口,对面的商店、巷道里聚集了一百多位家长。每一双眼睛里都写满了焦急与盼望。他们心里固然是焦急的,可他们还是拍拍孩子的肩:不着急,以平常心对待,就当是最后一次周练吧!曾经严厉的老师也会哑着嗓子让孩子们好好复习,甚至会在学校熄灯后用手机照明给同学们讲课。我们用什么来回报他们的付出?就以一颗燃烧着的心吧,有梦想,有坚持,爱拼才会赢!
不要只看到别人的风平浪尽、岁月静好。每一种苦尽甘来都有一大段跌宕起伏的前奏,没有轰轰烈烈怎能称之人生?没有火样的激情怎能谓之青春?老去的人想重回年轻,年轻的人想永远停留在有火样热情的青春年华?哪里有那么多的岁月让我们释放激情呢?时光从未同情过任何一个人,好在我们还年轻,好在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好在我们的心中都还有一团火。哪怕是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