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杂文阅读指导

历史之《儒林外史》


师范学院 雪千昭熙

  生活是一个大染缸,吴敬梓从中独立出来,并俯视整个社会,用笔为我们记下了形形色色的许多人,使庸俗的人暴露无遗,也在正面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信念。以社会为大背景,浓缩个人经历,为后世留下这一部思想巨著。
  为众人所熟知的《范进中举》正是出自六大名著之《儒林外史》的第3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感觉到故事中的范进和胡屠户个人形象都非常真实有趣,于是花上2个月看了这一本书,但我认为若想真正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觉还是先得从其历史方面入手。《儒林外史》,这是一不同于历史正述的长篇小说,颇像“外传”,共五十六回,由清代吴敬梓编写,成书于1749年,也即乾隆十四年或稍前。这本书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现存最早的卧闲草堂刻本,后人评价甚高,初刻于1803年,即嘉庆八年。而在当今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获汉学界盛赞。不仅由于多国文字翻译版本,更是有人认为其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说完《儒林外史》对今文坛的重大影响,现在要了解的是作者吴敬梓本人。作者的生平经历,人生的感悟,对于书的最后成型非常重要。现今对吴敬梓除却这一本文学著作后的总结便是:“少年才子、败家之子、穷困潦倒、醉酒辞世。”那么他究竟是如何的一个人?能让后人如此总结这一位蜚声文坛的讽刺小说家。吴敬梓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明清之际有过五十年光景的“家门鼎盛”时期,他的祖辈多显达,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所以有“家声科第从来美”和“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之说。吴家到了他父亲就开始家道中落了,但他父亲是一个方正恬淡,不慕名利的人,这对从小认真刻苦、天资聪颖的吴敬梓有一定的影响。吴敬梓自小好游历山水,广交宾朋,但是不善理财,慷慨好施,由于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所以在阅读《儒林外史》的时候便可看到许多像他一样的人物,如广交知己的娄玉亭和娄瑟亭,慷慨好施的杜少卿。遂在其父亲去世后,家境变得困难了。由于科举的屡屡不顺利以及与官绅的周旋,使他渐渐看清了官场的污浊和为官者的卑鄙。饱尝世态炎凉,让他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厌弃功名,崇尚儒家礼治。他怀着愤世嫉俗的心情创作了《儒林外史》,鄙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最后,在扬州结束了他穷愁潦倒的一生。
  介绍了作者,再说一说书名,“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指的是学术界。“外史”正体现了作者有意把这一些描绘清朝社会的广泛生活假托在明代,一方面以类正史,一方面是为了躲避清朝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一生经历了康熙到乾隆三代,当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不过这种表面的繁荣只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挽救不了岌岌可危的中国社会。为了压制民间的各种反动思想,清朝统治者决定对拥有知识的人动手,于是大兴文字狱,设博学鸿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土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二十三岁考取秀才,此年其父吴霖起病故,但止于此,科举场上一直不顺遂,于是看透了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极其反对科举制,也憎恶满嘴功名利禄的士子,就像笔下的杜慎卿一般。
  丑恶的社会毒害了人民,造就了一批庸腐的民众和被名利富贵蒙了良心初知的知识分子。吴敬梓一生变化颇大,由富到贫的个人生活让他得以看清楚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清客的招摇撞骗,这些所谓的社会"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让他愤慨寒心。丰富的生平经历你,这也使其笔下的角色更加生动形象,作品具有分外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生活是一个大染缸,吴敬梓从中独立出来,并俯视整个社会,用笔为我们记下了形形色色的许多人,使庸俗的人暴露无遗,也在正面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信念。以社会为大背景,浓缩个人经历,为后世留下这一部思想巨著。
 
 
位置:发表区 年级:大学2 关键字:历史整理
作文id:797618 来源:原创 字数:1520 投稿日期:2015-1-17 18:00:00 点击:
  自来熙 点评

推荐3星:[自来熙]2015-1-17 18:10:14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看《儒林外史》绘画本有感678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405字
读《儒林外史》有感592字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