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每一个人心中自己的家乡永远是最美的!当然我也是,在我的心中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浙江松阳
从小到大,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我回家乡的次数屈手可数。但即使这样也不能磨灭我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热喜之情。家乡的美丽,如同珍珠一样闪耀;家乡的风景,如同宝石一样璀璨;家乡的热情,如同太阳一样温暖。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松阳。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在去年的夏天,我再一次回到了松阳。这一次家人们带领我去到了箬寮—安岱后风景名胜区。让我再深刻一次认识了家乡的美。。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 箬寮—安岱后风景名胜区的特点与历史:
箬寮—安岱后风景名胜区其地貌特点是:从高空俯视,整个风景区的地面千皱万褶,峰峦簇拥,山体陡峭,云雾缭绕,甚为壮观。地层结构为华夏陆台浙闽地质,构造以上升和断裂为主,有深厚的火山岩(侏罗系)覆盖层及穿插其间的侵入岩;没有巨厚的海相沉积。如景区的中部箬寮岘和关山源峡谷,山上有千亩高山猴头杜鹃林,山中有悬崖峭壁,成为典型的深切割山地和高山峡谷。 箬寮—安岱后风景名胜区地势高耸、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海拔差异大,地势地貌复杂多变。由于山岭对光、热、水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明显的气候带(层),具有典型山地气候特征,气候随着基地地域分布的垂直高度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以热量为主导因素,辅之以降水分布的特点,属于温和湿润类型,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的气候也如春天般清爽舒适,是夏季避暑之旅的理想胜地。
箬寮—安岱后风景名胜区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十分深厚的革命历史:
在20年代初时,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半死之中。许多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而浴血奋战,英勇就义。而今天在这片美丽的箬寮—安岱后风景名胜区也有着一个这样
革命故事:
1935年5月10日,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松阳西南部。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等亲迎红军至安岱后,并向粟裕、刘英讲述“青帮”活动,农军暴动以及当地封建地主势力和国民反动统治的基本情况。陈凤生等人积极要求参加红军,他们提出“青红一句话,永世不分家。”粟裕、刘英对“青帮”的政治表现和农军的斗争经历经过考察后,认为“青帮”和农军队伍蕴藏着革命积极性,是一支可以团结力量。
红军挺进师在以安岱后为中心周边地区立足后,迅速开展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工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运动。当时,在安岱后村设立了红军挺进师师部、师政治委员会、师直属政治连、中共浙西南特委、浙西南军分区、浙西南地方工作团、松遂龙游击总队等重要机关;建立了安岱后乡苏维埃政府、中共安岱后村党支部;成立了农会、妇救会、儿童团、分田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在村西北建有红军医院,红军伤病员大多数都到这里治疗养伤。时任挺进师某连连长的刘亨云在《在玉岩一带的革命斗争生活》一文中说:“我负伤后被转到海拔较高的大山深处安岱后的山寮里养伤,在这个山寮里养伤的红军和农民武装游击队员先后有几十人,安岱后村的群众为革命和医治红军伤病员付出了很大心血。”红军第一、三、四、五纵队经常在这里驻扎休整。挺进师师长粟裕、政委刘英,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浙西南军分区司令王蕴瑞等红军领导人,以及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等地方党政领导人均经常在此地居住,指挥党政军和游击区群众建设根据地,红五纵队担任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
在挺进师首长的正确领导下,以安岱后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在松阳境内,短短几个月就建立了中共玉岩、竹溪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乡村党组织20多个,发展党员500余名;成立区乡苏维埃政府8个,村级政权54个,分田委员会81个。革命红旗遍山乡
粟裕将军的英勇事迹还有许许多多。他不仅十分善于打战而且他的意志力十分坚定,在粟裕头颅中长达五十四年之久的三块弹片粟裕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
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珍藏近20年的弹片。这是要有多么坚定的毅力啊!三块弹片啊!!竟然让粟裕将军活了下来,而且在这期间他还如此的骁勇善战,面对这伟大的粟裕将军,我禁不住举起手来,为这伟大的粟裕将军敬礼!
这一次的箬寮—安岱后之旅,让我懂的了粟裕将军的坚强,风景区的美丽和其特点。但让我收获的最多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和家乡在一起的舒适。现在城市的空气越来越差了,家乡那清新甜美的空气却永不改变,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在等候孩子的归回。
因为有了家乡,所以我们才有了思念的感觉。因为有了家乡,所以才有了家的味道。因为有了家乡,才有了寄托的依靠。家乡之美,美之家乡!--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