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视频描摹
还是关于“视觉”角度的训练。
视觉效果,也就是画面感。画面可以分为两类:静态的和动态的。前者如照片、图画。后者如动画、影视作品等。
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恰好用电影胶片来说明。我们看一个个相关静态画面,连续不断的放映出来,就成了我们看到了动态效果。
我们这次做的视频摹写,是在上一步“说图”的基础上进行。依旧是关于视觉观察及文字表达的训练。不过,描摹动态画面比说图的难度要大了一些。
过程:一、首先放映了动画片《花木兰》,提示大家注意,观看时,不要只注意剧情,而要注意里面的视觉信息。看过后,用文字把自己所见的内容描摹出来。
分析:我们平时观影,往往是一种愉乐心态。更多的是自由择取里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往往只是关注剧情发展,或者一些感官刺激比较强烈的部分。而真正把看到的内容,可以用文字描摹出来,让其他人通过阅读文字,就能达到观影效果,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是信息方面的缺失。看过影片后,让学生讲讲内容。大家只能讲出些故事梗概。让用文字表达出来。大多同学,也只是说出里面的主要人物,及主要内容。关于人物所处的环境,具体动作、表情细节等,往往被忽略掉了。
所以,第一次描摹,基本上就是描了一个大致轮廓。做为第一阶段的信息获得者,也就是看电影的人,他们是可以感受到电影里的各种信息,并随之作出情绪反映,随之紧张,舒缓,喜悦,悲伤。
而做为第二阶段的信息获得者,通过描摹文字再感知信息,里面已经丢失了太多。我们已经很难得出第一阶段的感受。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那要说话人说景的技巧,让听景者可以感知,可以想象才好。
二、重放视频,这一次,我们采用单祯步进的方法。把整个的动画,分解成一个个的静态画面。让学生逐一观察。注意整个环境构图,注意里面人物肢体表现,面部表情。以及人物台词(这已经属于听觉训练)。尤其还要强调注意,这里面最令人“动心”的地方在哪里。也就是核心的信息一定要抓的准确。
单祯步进的过程中,便于比较一图到下一图之间的区别变化。也就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拿着自己上次所写的内容对比。就会发现,我们丢失了许多信息。而这些信息也正是自己文字表达不够生动具体、细致感人的地方。
经过第二次比对,再修改。学生的文字表达显现出极明显的画面感。另外,叙事的过程也显得简捷而有速度感。
例如,学生在第一次写:木兰的父亲听到有鼓声,站起来往外看。原来是皇帝派人来征兵了……
修改后:传来“咚,咚,咚……”的声音。木兰的父亲眉头一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起身往外走。高台上,有人在击鼓。
远处,出现了一个旗角。很快到了近处,三个骑马的人来到村口。前面一个瘦小、八字胡的人,尖声叫喊着:乡亲们,匈奴向我们进攻了……
――我相信,画面视频在视觉冲击力上,比文字表达要具象生动的多。这一点,我们练习写作,可以借鉴,并辅助我们的训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