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有名有实的女皇帝——武则天。武曌(zhào),公元624年2月17日(甲申年)出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逝世。是并州文水人,也就是今山西省文水县。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yue)第二个女儿,母亲杨氏,号太贞夫人,封荣国夫人。
武则天有很多别名:武曌,武媚娘,武媚。武曌这个名字是武则天她自己取的。曌(zhào)这个字是她自己造的。意思是日月凌空,她的意思就是太阳月亮下来就是我武则天了,日月当空,照耀天下,唯我独尊。但是后人的一般都称她为“武则天”或“武后”。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孩子一共有6个(4男3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长女安定思公主(李思),次女太平公主(李令月)。武则天的第一任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任丈夫是唐高宗李治。这么说来,唐太宗李世民还是武则天的公爹。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唐太宗名马师子骢,十分地不听话,武则天当时就说:“皇上,臣妾可以治此马。只要给臣妾三样东西:一条铁鞭、一根铁杖和一把匕首,就可以了。先用铁鞭抽打它,若是不服,再用铁杖击打它,如果还不服,这样的马即使日行千里,对皇上也毫无用处,我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头,让它远离我们的大唐!”可就是因为这一件事情,唐太宗就对武则天冷淡了。那是因为李世民喜欢的是贤内助,而武则天是50%的贤内助,50%的其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到感业寺中削发为尼。一年过去了,唐高宗李治去感业寺进香的时候又遇见了武则天。这个时候,被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唐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原来,王皇后并不得宠,得宠的是萧淑妃。王皇后心中醋意大发,便把武氏纳入宫中。用武则天来打垮萧淑妃。王皇后的效果是达到了,可是呢招来了更强的情敌。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谣言,传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她们想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昭仪诅咒而死亡。但这不利谣言无所证据下传到皇帝耳里后。在高宗大怒之下,把王皇后的母亲柳氏赶出皇宫。欲把武昭仪立为前所未有的“宸妃”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昭仪消息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0岁才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李思)。“思公主”出生一个月的时候,王皇后来看过小公主。武则天知道后,在皇后刚走的时候,趁没有人就悄悄的潜入小公主的房间,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并嫁祸给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武则天买通看门的人,暗中杀死了王皇后。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朝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心狠手辣的武则天终于遇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强敌——长孙无忌。当时的高宗左右为难,一个是自己的亲舅舅,一个是自己挚爱的妻子。武则天把这件事交给了许敬宗处理,许敬宗费尽心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一桩朋党案,进行恶毒陷害。又借处理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党案之机,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唐高宗先是吃惊不信,继而伤心怀疑,命许敬宗再察,然后面对许敬宗足未出户 编造的关于韦季方交待与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书中的原话是:高宗哭泣道:“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 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许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元舅的照顾,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解决掉了长孙无忌,武则天松了一口气。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命武则天代理朝政。在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的位子。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怕了武则天,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武则天权力越来越大了,有时高宗还要听她的话。没有人敢对武后说不,如果真是有人敢这样的话,他(她)就活不长久了。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次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神功元年(697年)武氏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魏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长大成人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唐睿宗)及庐陵王(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后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后召还庐陵王(中宗)。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李重润一起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处死。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氏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下面就是关于武则天要立无字碑的三种猜想。
1.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不是用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的。
2.注重武则天过失的人认为,“无字碑”上之所以没有字迹,是因为武则天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还是不写碑文较好。
3.对武则天历史持中立态度的人认为,武则天很聪明,她为自己立“无字碑”是把是非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方法。
武则天的这一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她毕竟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在那个年代,要想跟男人们平起平坐,她别无选择。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而又惊人的统一。她也用事实证明了她超人的治国才能,她当政的年代,历史得到了发展,经济增长也比较迅速。武则天不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独揽大权的女人,前有西汉的吕雉,后有慈禧太后,但吕后和慈禧的政绩都是远远比不上武则天的。妖媚惑主?祸乱宫闱?——终是巾帼不输须眉!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客观地评价这个可谓可敬的巾帼英雄。武则天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划,曾经创造了十九个汉字,被天下广泛用之。如她为自己取名为“ 曌[zhao]”,意为明月当空,名君当世,字义一看即明,又因觉得印章为“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等。虽然武则天所造汉字都是为了她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但通过这些汉字,我们却能看到她的才气和非凡的智慧。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