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来说,语言也是行为的一种。但人们总将“言”与“行”分开来说,言即话语,或曰语言,行即行为。在此我不做语言和行为的定义,此二者的意义人人皆能思考,不必赘述。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与他人交往,但凡使用语言或行为,他的言行就必然需要受到约束。否则,便会触犯别人,不能与小伙伴愉快地玩耍。不仅如此,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会形成这个人的社会标签,比如一个满嘴粗口的人会被冠以粗俗的标签,尽管他可能自以为文雅,但这个社会标签不是由他说了算的,而是由他的语言和行为及他人说了算的。因此,人们为了追求好的标签,或者说,为了和谐地与社会相处,就必须注意自己言行的合宜与否。语言与行为的合宜性,即是我以下想讨论的问题。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语言与行为的合宜性与其发生的环境密切相关。所谓入乡随俗,说得通俗些,便是你到了乡下就请和乡下人一样俗,尽管你未必自己觉得舒服,但这却是合宜的。由于环境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场合环境,语言与行为的合宜性皆需要特别分析,所以,在此且不讨论环境对言行合宜性的影响。我只能说,思考到这里需明白环境的广义性。环境不仅指一个地方,还意味着你所面对的人,即你的行为对象,以及你行为的旁观者。一个追求合宜性语言与行为的人,需要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在实际中分别对待。这不是两面三刀,而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个中意思,尚需自己体会。
语言与行为的合宜性与其目的(或者说初衷)无关,而仅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即表象)有关。我这里所论及的行为不包括犯罪行为,因为犯罪行为是违背基本道德的,而行为的合宜性是对更高层次道德素养的追求。由于评判言行合宜与否的尺度并非掌握在自己之手,而非“我”之人又无法准确判别言行的初衷,因此,言行的合宜性只能从其形式上判断。本质上来说,合宜性应该从行为造成的后果来判断,语言与行为造成的后果即是使他人产生的感觉,因此作为行为者是难以准确地判断出其言行所产生的后果的。虽然如此,却又不能不顾言行的合宜,因此行为者只能从其言行的表象上来控制,尽可能地保证其言行的合宜。
评判语言与行为合宜性的区别。尽管语言和行为都能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们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从外在的影响力上来说,行为的影响力比语言要强很多。这是因为行为有其不可更改的性质,行为一旦发生,纵使补救,也难以使人信服。而语言却更为灵活,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其变得合宜,或者说,原本不合宜的语言也容易被人体谅为一种幽默。比如说,一个人说“我抽你丫的!”,这句话本身是一句威胁,好像是不合宜的,但如果视为开玩笑,也易于被他人体谅。行为则不同了,你如果突然抽别人一巴掌,就算你赶紧道歉,人家还是会问候你的母亲。然而,从内在的影响力上来说,语言可能会造成更弥久的伤痛。人们对于别人攻击自己的话特别在意,我所谓的攻击不是谩骂,而是指责或者说一种不合宜的评价。被抽了一巴掌尚有机会立刻还击,而被语言攻击却会使人面红语塞,甚至在心里留下阴影。每一个人不仅是语言与行为的发生者,还是语言与行为合宜性的评判者。无论是作为行为者还是评判者,明确语言与行为合宜性的区别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话可以乱说,但不能转换成行为。有的事可以背地里去做,但不应该当面用语言攻击。再次强调一点,注重语言与行为的合宜性不是教人两面三刀,而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坦白说,本文并没有论述出一个语言与行为合宜性的标准,也没有说出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行为与语言的合宜。本文所论,仅仅是作为一个供大家思考的引子,希望各位从这几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与更糟糕的后果。智力有限,条理不清,不能把问题说明白,仅作文来排遣笔者不愿复习数学的无奈心情。然而毕竟明日即将考试,笔者现在尚未将知识自学完毕,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合宜的,还是就此结束吧。